基礎概論 5.1:為什麼學中醫一定要有人帶,否則學不起來?原因不是您不夠聰明,也不是您不夠努力,而是您的生命沒辦法活那麼長!
作者:陳建元
或問:陳老師您好,我看了數十年,發現現代人學中醫,不管是醫學院的或不是醫學院的,照理說這些人都很聰明也很努力,但幾乎都學不起來,這是什麼原因?
答:
西醫治病,在於症狀、疾病的判別,症狀、疾病判斷正確之後,藥物就是對著症狀、疾病來使用,這是百分之百的正確,沒問題的。
中醫治病,除了症狀、疾病的判別之外, 還要判別〝證候〞,藥物要歸結在證候來使用,症狀、疾病只是輔佐的而已,這個證候,是中醫特殊的結構。
就像〈圖6245〉那個樣子:
西醫:藥物要對著症狀、疾病來使用。
中醫:藥物要對著證候來使用。
這樣子才是正確的用藥模式。
現代人學中醫,因為不理解中西藥用法上的差異,所以拿到中藥之後,他就模仿西藥的使用,也就是對著症狀、疾病來使用。
什麼叫做對著症狀、疾病來使用?
對著症狀來使用:譬如遇到失眠的病人,西藥有安眠藥,中醫就拿酸棗仁要去治失眠;西醫用抗生素治細菌感染,中醫就拿蒲公英、紫地丁要去治細菌感染。
每個學中醫的人,都先要在這個地方浪費幾年的時間,試試看這種方法行不行?幾年之後,就會發現效果很差而放棄,事實上,這是浪費時間而已,在這個藥物缺乏的年代,找藥物都要上高山下深海了,對於中草藥,美國的各大藥廠,早就不知道試過幾輪了,如果這樣使用就有效,大藥廠早就拿去用了,所以美國藥物管制局,早就告訴您,我們不管制中藥,因為中藥僅是食物而已,還達不到藥物的標準,這樣療病是沒用的。
對著疾病來使用:可是根據經驗,隔壁的老王、巷尾的老陳,吃中藥治療細菌感染,確實效果優良啊,這是怎麼回事?
啊,我知道了,中藥就是一種固定的祕密配方,某種配方就是對某種疾病或症狀有效,所以這些學中醫的人,又轉而開始蒐集祕方,想要找到某種方劑對應某種疾病有效的規律。
又找了數年或十餘年之後,就會失望了,奇怪,怎麼沒有一個固定的規律,一樣療效低得可憐,明明同一個方劑,甲吃了痊癒,乙吃了平平,丙卻加重病情,這是為什麼? 摸不透其中的原因。
祕方、偏方與日本的方證(症)對應,都是相同的東西,也都註定找不到答案,這是為什麼?
這是因為自古以來,古人的用藥法,是對著〝證候〞在用藥的。
證候是什麼?為何中醫多出這個架構?
證候就是:
1.結合調整人體的素質與生理水平之後,可以讓達不到藥物標準的天然藥物,變成達到藥物標準的一套規則。
2.就是〈圖6245〉中的八綱,就是病機,就是我整合出來的30字病機。
3.也就是說如果您開藥,能照著八綱的規則來開,能照著內經的方式,對著病機的規則來開,那就會讓天然藥物,變成達到藥物標準而有效。
證候就是講究虛實,就是講究表裡,譬如您單純拿蒲公英、紫地丁要去治療細菌感染,就會發現效果不彰,因為它們的殺菌力道才50分而已,所以殺不了菌(假設殺菌要60分的話)。
但如果您能得知老王是氣虛而兼用補氣;老陳是陰虛而兼用補陰,則可以暫時性的把老王、老陳的免疫力,拉高到30分的水平。
這30分雖然也無法單獨殺菌,但再加上蒲公英、紫地丁的50分,變成80分就可以殺菌了。
這就是中醫的特殊體系〝證候〞,也就是上述老王、老陳,為什麼吃中藥治療細菌感染效果優良的原因,因為老王、老陳都是量身訂做,開了不同的藥物,而不是吃同一帖祕方。
證候就是知道如何〝加減〞藥物,老王不需要的藥物就減掉;老陳需要的藥物就補進去,這就是證候。
然後就如〈圖6245〉中所寫的,為了運轉這套系統,又演變出來四診、醫理醫則、藥理等各種規則,這就是所謂的中醫。
換言之,只要您能掌握四診、醫理醫則、藥理等各種規則,便能掌握證候而穩定的複製各種療效。
什麼叫做四診、醫理醫則、藥理等各種規則?
譬如有一種脈叫做黏脈,它代表毒,有這種規則。
譬如用藥的時候,有小隨大走的規則。
譬如脈與舌比對的時候,有舌看從前,脈看現在的規則。
這些四診、醫理醫則、藥理等各種規則有數百條,都是要經過學習,才能熟練的操控證候系統來複製療效。
…………………………………………………………………………………………………
我們回歸到本文的標題:為什麼學中醫一定要有人帶,否則學不起來?
因為今天不管多聰明的人來學中醫,都會先踩入模仿西醫,對著症狀、疾病用藥的坑,至少要5、6年,甚至10多年才會發現。
縱然發現了,沒人告訴他,他也不知道要走回證候這條路才是正確的。
而就是走回證候這條路,沒人告訴他,沒人帶他,他要如何發現數百條四診、醫理醫則、藥理等各種規則(規律)?
就算他是天才,5年能自己發現古人沒講過的黏脈、5年就能發現藥理上有小隨大走的規律、5年就能發現舌脈上有舌看從前,脈看現在的規律。
全部的規則(規律)算500條就好了,他也要2500年才發現得完。
再舉個例子,看過前幾期雜誌的人都知道,治療外感,要先區分虛性外感與實性外感,這是誰教您的?是陳老師教您這麼做的,其他的中醫書籍沒有說到這種規則啊!
接著動手治療了,治療實性感冒,開藥一定要解表藥大於裡藥,如果開成裡藥大於表藥,則必然逐漸入裡變成壞病;相反的,治療虛性感冒,開藥一定要裡藥補益藥大於表藥,否則一定愈治癒壞,上述這些規則是誰告訴您的? 是陳老師告訴您的,其他的中醫書籍沒有說到這些規律啊!
雖然中醫書籍沒有說到這些規律,但這些規律卻是如真金白銀一樣,海枯石爛也不會變,這是現實的存在,這些規律不是〝發明〞,而是〝發現〞,而且這些規律,天天要用到,一天一半以上的病人都會用到,試想,像這類固定的規律,如果沒人告訴您,沒人教您的話,您要如何臨床?根本無法臨床。
所以為什麼學中醫一定要有人帶,否則學不起來? 原因不是您不夠聰明,也不是您不夠努力,而是您的生命沒辦法活那麼長!沒有足夠的時間,沒辦法靠自己去發現並歸納出所有證候用藥的規律(規則)。
學中醫一定要有人帶,否則學不起來,答案就很明顯了。
相反的,跟人家學中醫是要學什麼?就是要學這些證候用藥的規則(規律);沒有這些的話,您根本無法臨床。
【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
【藥王脈學講壇】https://yawwang.pixnet.net/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