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用藥問答錄 83:發散風寒解表藥之比較

作者:陳建元

麻黃(攻。溫。肺、膀胱、腎)

桂枝(攻補。溫。肺、心、膀胱、腎)

生薑(攻補。微溫。肺、脾)

蔥白(攻補。溫。肺、脾)

藿香(攻。溫。脾)

紫蘇(攻。溫。肺、脾)

荊芥(攻。溫。肺、肝)

白芷(攻。溫。肺、脾、鼻竅)

辛夷花(攻。溫。肺、脾、鼻竅)

香薷(攻。微溫。肺、脾)

芫荽(攻。溫。肺、脾。透疹)

防風(攻。微溫。肺、脾、肝、筋骨)

羌活(攻。溫。肺、筋骨、半身之上)

藳本(攻。溫。肺、頭部、筋骨)

細辛(攻。溫。肺、心、肝、腎、筋骨、鼻竅、齒)

 

1. 凡是能發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藥物,謂之解表藥。解表藥用在於脈浮,感冒頭痛、鼻塞、咽痛等外感表證的時候,或表邪閉鬱,痲疹發透不暢的時候,對於其他疾病具有表證需要發汗解表者也可以應用,譬如對於氣喘咳嗽、水腫病、風濕疼痛、眼目紅腫、瘡瘍等初起而兼有表邪脈證特徵表現的,都可以加以應用。

2. 根據解表藥性能上的不同,解表藥一般可分為〝發散風寒解表藥〞、〝發散風熱解表藥〞、〝發散風濕解表藥〞三類。

3. 凡是遇到脈像是浮緊或是浮弦,外候是頭痛、惡寒明顯、咳嗽、噴嚏、流清澈鼻水等一系列寒象較為突出的時候,稱之為〝外感風寒表症〞,便可選用發散風寒解表藥來做治療。

4. 發散風寒解表藥中以麻黃發散的力道最為猛烈,一錢可抵其他發散藥物兩錢用。

5. 桂枝除了解表之外,又有溫裡的作用而容易化熱化燥,故脈證上有火氣者須慎用。

6. 細辛解表的力道較弱,但另外還有溫肺化飲的功用。

7. 生薑的發散力道也是較弱但另外還有溫胃止嘔的作用

8. 紫蘇除了解表之外,對脾胃尚有理氣的功用與解魚蟹毒的功用。

9. 荊芥、防風兩味藥物比較中性,可以發散風寒,也可以發散風熱。

10. 防風、羌活、藳本除了能發散風寒之外,也擅長發散風濕。

11. 遇到外感風寒表症時要選用發散風寒解表藥,遇到外感風熱表症時要選用發散風熱解表藥,如果遇到外感風熱表症時選用發散風寒解表藥的話,會出現化燥化火的現象。

12. 解表藥雖然能通過發汗等作用來解除表證,但是汗出過多則容易耗散陽氣、陰液,從而出現全身無力、倦怠、口乾舌燥的表現,因此,對於盜汗、自汗、氣血不足、熱病傷津、陰虛發熱等症(證),都應慎用。

【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

【藥王脈學講壇】http://blog.xuite.net/drjychen/tw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藥王脈學學術論壇 的頭像
    藥王脈學學術論壇

    藥王脈學學術論壇

    藥王脈學學術論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