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棋推演 42:醫理探討──治分前後要有章法;虛證實證要分清楚

作者:陳建元

老師您好:

學生這次來信,是想詢問親友的醫案,患者是自己的母親,醫案如附件所示。

9/3治療到9/7,因初次治療外感合併傷科的問題,對針傷科的部分也不太熟悉,在服藥12次後有些問題~

#問題大致如下:

1. 脈理與診斷的問題:

初診9/3的脈圖,因肝脾脈最浮,解表藥遂以肝脾為重。

複診9/7的脈圖,發現原先似有似無的心肺脈,也浮了起來,左尺也浮到第一層。

請問此時的診斷思路:

除了肝和脾外感之外,「心、肺、腎」也要判斷為有外感嗎?

2. 傷科用藥的問題:

處方中的筋骨止痛藥,不知道種類、比例、寒熱,選的對不對?

肩臂引經:葛根、桂枝。活絡止痛:絲瓜絡、乳香、沒藥。

整體用方偏寒涼。

3. 用藥劑量的問題:

原先想處以每次5g、一天5次的方式(一天共25g)讓媽媽服用。

但因媽媽在外工作服藥不便,學生遂改成每次6g、一天4次的方式(一天共24g)。

不知道這樣的變通可不可行?會不會影響療效?

一天的藥物總量不變,但服藥次數稍減、單次劑量增加。

4. 請問類似的傷科病案,需不需要合併中醫針傷的治療,效果會比較好?

西醫復健的治療效果好像不是很理想……。

5. 針傷學習的問題:

因學生尚未繳學費巡禮針灸或傷科手法的名醫,請問若想以針灸的方式處理傷科的問題,該如何學習會比較合於正途?

學生閱讀了CICHANG前輩的部落格文章,大致知道內科針灸的思路與用藥雷同,自己也找了類似「針灸治療與處方(丘茂良著)」的書來參考。

內科針法感覺比較有理路,但若是傷科的針法便不知道如何學習?

譬如筋傷止痛的部分,學生只會巨刺、遠道找同名經表裡經穴位扎針、是阿似穴見痛止痛、找筋結卡點放鬆,或是全息對位:右肩痛找左足踝或左手腕的痛點扎針……。有時有效,有時無效。有效時也不一定知道為何有效,沒辦法像用藥一樣確實反饋。無效時便再去套用其他方法,試到有效為止。不是很踏實。

這次問題多了些,謝謝老師的指導~學生○○○敬上

…………………………………………………………………………………………………

 *患者的基本資料:

姓名/性別:○○○,女

年齡:5○歲

體重:4kg

身高:15cm


 (ㄧ)9/3初診的舌脈症:〈圖42264227

 4226 兵棋推演 41:醫理探討──治分前後要有章法,虛證實證要分清楚 .jpg - 新相簿
4227 兵棋推演 41:醫理探討──治分前後要有章法,虛證實證要分清楚 .jpg - 新相簿

*主訴:「從1個月前開始,右手反手扣內衣時,會引起右肩關節深處的強烈疼痛」。

患者沒有外傷史,不知為何突然痛起來。吃了1個月的西藥止痛劑、使用解痛噴霧劑,合併復健科的物理治療,皆無法改善疼痛,遂嘗試以中醫治療。

痛在右肩關節的深處。提重物時,不會疼痛。右手可平舉、可自行舉手(從貼膝舉至靠近耳朵),舉手過程無明顯疼痛。唯獨反手扣衣,或後舉後拉時,會引起明顯疼痛。肩關節活動有“咖咖”聲響。局部有壓痛點。右肩外觀無紅、無腫、無熱、無瘀青。X光:無骨折、無脫位。西醫診斷:肌腱發炎。

自述常年來筋骨不好。過去2年,右肩臂曾大痛過(當時X光:肩有鈣化,西醫診斷為五十肩)。23年前,左側半身因牽車不慎而跌倒壓傷(大片瘀青),左側肩臂至今仍偶有作痛。今年初,左膝被行進中的滑板撞傷(當時左膝關節紅腫熱痛),現自述已痊癒,膝外觀無異樣、活動可、無痛。

*其他症狀:

形瘦,胃區偶有悶脹感(6個月前突然胃很悶、不舒服、消瘦,看西醫無顯效),大便偏硬。偶爾打噴嚏、流一點點清澈鼻水(自述多年過敏)。說話卡卡的,有時講不太出話來(曾開刀割扁桃腺、割聲帶息肉)。牙齒微抽悶感、偶爾眼皮跳。近3個月陰道有少許分泌物、無異味。莫名雙側後腰區悶悶的感覺。

無眼屎多、無耳朵後側啪啪聲、無耳脹、無晨起喉嚨卡卡的。

兩手的手指關節常年緊繃,指關節處骨頭腫大。

*診斷思路:

1. 過去體質:素體陰虛為本(舌形瘦、質紅+脈偏浮弦)。

2. 現在疾病:外感,合併筋骨內傷急性發作。

3. 肝、脾外感為主。脾風熱、肝風寒風熱。肺風寒餘邪逗留(常年過敏)。

*用藥:

1. 外感:脈實+外感症輕。右肩痛:症實。

à 整體用藥:「解表為主、攻大於補」。

2. 處方:

升麻3  葛根2  防風3  桂枝1  連翹3

乳香1  沒藥1  絲瓜絡1

知母1  丹皮1  玄參1  生地1  熟地1

茯苓1  炙甘草1

(依比例混合,每次6克,一天4次)

(二)9/7複診的舌脈症:〈圖42284229

  4228 兵棋推演 41:醫理探討──治分前後要有章法,虛證實證要分清楚 .jpg - 新相簿

4229 兵棋推演 41:醫理探討──治分前後要有章法,虛證實證要分清楚.jpg - 新相簿

*主訴症狀:肩痛沒有改善,持平。

*有改善的症狀:說話比較不會卡卡的。肚子變得容易餓。

…………………………………………………………………………………………………

3. 用藥劑量的問題:

原先想處以每次5g、一天5次的方式(一天共25g)讓媽媽服用。

但因媽媽在外工作服藥不便,學生遂改成每次6g、一天4次的方式(一天共24g)。

不知道這樣的變通可不可行?會不會影響療效?

一天的藥物總量不變,但服藥次數稍減、單次劑量增加。

答:還好。

 

1. 脈理與診斷的問題:

初診9/3的脈圖,因肝脾脈最浮,解表藥遂以肝脾為重。

複診9/7的脈圖,發現原先似有似無的心肺脈,也浮了起來,左尺也浮到第一層。

請問此時的診斷思路:

除了肝和脾外感之外,「心、肺、腎」也要判斷為有外感嗎?

2. 傷科用藥的問題:

處方中的筋骨止痛藥,不知道種類、比例、寒熱,選的對不對?

肩臂引經:葛根、桂枝。活絡止痛:絲瓜絡、乳香、沒藥。

整體用方偏寒涼。

4. 請問類似的傷科病案,需不需要合併中醫針傷的治療,效果會比較好?

西醫復健的治療效果好像不是很理想……。

答:

不管是中醫復健,還是西醫復健,效果都不會好;要知道損傷有虛證、實證的不同,這是基本規則。

患者大多數的脈部正氣不虛,謂之實證的損傷,問題點是在於局部的瘀滯不散、不通,所以一般的傷藥,外敷膏藥的效果都會很好,之後再加中醫復健或是西醫復健,便可完全痊癒。

患者大多數的脈部虛損不足,謂之虛證的損傷,其外候疼痛不尖銳、不劇烈,卻時時疼痛不休,問題點不是在於局部的瘀滯不散、不通,而是在於自身的恢復力太差,所以一般的傷藥,外敷膏藥的效果不佳,中醫復健、西醫復健都不佳,針灸去實也效果不佳,這種虛性的虛損,要詳查六脈虛損在何部,以反治法來治療,以〝補益諸脈的虛損為主;稍理氣活血通絡局部的病灶為輔〞來治療,自可逐漸痊癒,切不可虛實不分,把虛證當成實證來醫,當然無法痊癒。

以上是治療傷損要有基本觀念,要先理解。

這個案例,是外感+慢性、虛性的五十肩,您看疼痛的方式是隱性,不是疼痛尖銳那種實性的,所以是虛證的傷損,而不是實證的傷損。

那怎麼辦呢很簡單啊,感冒跟慢性、虛性的五十肩合併在一起,該怎麼辦呢當然先治療感冒,同時五十肩稍作牽制即可;等數日之後,感冒退了,再轉成治療五十肩為主,切不可毫無章法,慢性病、急性病、實證、虛證通通湊成一團要一起治,結果兩個都不會好,愈來愈嚴重而已,這叫做治病沒有章法。

 

5. 針傷學習的問題:

因學生尚未繳學費巡禮針灸或傷科手法的名醫,請問若想以針灸的方式處理傷科的問題,該如何學習會比較合於正途?

學生閱讀了CICHANG前輩的部落格文章,大致知道內科針灸的思路與用藥雷同,自己也找了類似「針灸治療與處方(丘茂良著)」的書來參考。

內科針法感覺比較有理路,但若是傷科的針法便不知道如何學習?

譬如筋傷止痛的部分,學生只會巨刺、遠道找同名經表裡經穴位扎針、是阿似穴見痛止痛、找筋結卡點放鬆,或是全息對位:右肩痛找左足踝或左手腕的痛點扎針……。有時有效,有時無效。有效時也不一定知道為何有效,沒辦法像用藥一樣確實反饋。無效時便再去套用其他方法,試到有效為止。不是很踏實。

答:

3625 兵棋推演 41:醫理探討──治分前後要有章法,虛證實證要分清楚 .jpg - 新相簿
3626 兵棋推演 41:醫理探討──治分前後要有章法,虛證實證要分清楚 .jpg - 新相簿

您用藥要先學會啦,用藥會,轉過去而已,用藥不會,用針也不會啊。【請參看基礎概論 26:脊椎側彎的相關問題

針灸、外科、傷科、從外敷貼、點穴治病,都與用藥同一理,除了先天有少部分的差異外,理法都是同一致的。

內科、針灸、傷科應該是同時進行的才對,並不是分開的,會分開的原因,乃在於不會脈證,自己沒有能力按照病人的實際情況,組織完全對上病機的藥隊來治療,於是內科歸內科、針灸歸針灸、傷科歸傷科,內科只是模仿日本西式中醫,把中藥當成西藥用的開藥方式,按照患者的幾個表面症狀,僵化套用一些固定成方,籠統大概而已,無法完全吻合患者的病機[這是目前日本西醫開中藥的方式(日本的中藥由西醫開立),主要就是日本人所提倡的棄醫存藥的經方派、經方醫學;也就目前日本藥妝店的那一套〈圖36353626〉,各種漢方成藥琳瑯滿目,商品上標示大致上什麼症狀吃什麼方,這種方式都是用藥的分量很少,當成吃保養或當成西藥的輔助而已,只是看症狀套方的籠統大概而已;與古代那種會把脈、斷生死、識別病機病源、判斷預後,不管是瘟疫,中風,還是內傷雜病,真有本事可以自己獨當一面來治療的中醫,在概念上不一樣,學習的方法也完全不一樣];針灸則固定某病針某穴;傷科則固定幾帖秘方換來換去而已,三者都變成藥局,而不是醫師了;其實不是這個樣子,內科、針灸、傷科除了各自本身少部分,有不同的特性之外,醫理醫論都是一致的,並沒有什麼不同,一樣要把脈,一樣要辨病機,等病機出來了,然後才能進一步的選穴,病機出來了,然後才知道這個傷科的藥,到底是要補大於攻,還是要攻大於補,而不是固定的針某穴,或貼用某些藥膏。

不只如此,食療、運動氣功、外治的選擇,也一樣離不開這個模式,不是分開各自套方;學中醫是要學會診斷,這才是重點才有根源,否則永遠會莫名其妙喔!

現代的針灸,早就放棄診斷而淪於死板僵化的某病用某穴,您如果針灸要高明的話,要先診斷、正確判別不同病機而後用針,則隨意扎幾針也很高明。

穴道本來就有遠道治療的作用,有針的時候,用針來補瀉是最快的方式;萬一沒有針的時候,就用〝指針〞來替代(用牛角或一些木製品都可以),指針費力,而且效果比用針差些,指針和用針、用藥都是一樣的,都要先有診斷後有治療,手法上有補瀉的不同,效果也不同,要特別留意切莫顛倒。舉個例子,用針或指針來治療肺系普通感冒時,有風寒、風熱的不同,風寒宜選玉枕、大杼、風池、風府之類來解表(手法用瀉,解表),風熱宜選大椎、太陽、陶道之類來解表(手法用瀉,解表);如果兼有裡熱的話,加魚際、尺澤之類(手法用瀉,清肺熱);兼有脾氣虛的話,加足三里、中脘、公孫之類(手法用補,補脾氣);兼有腎陰虛的話,加照海、然谷之類(手法用補,補腎陰);兼有腎氣虛的話,加太谿、僕參之類(手法用補,補腎氣);咳嗽嚴重的話,加天府、雲門之類(手法用瀉,降肺氣)……;凡此之類,都是要按照病人的實際情況來靈活剪裁運用與選用穴道,組隊成完全吻合患者病機的〝針灸處方〞,並不是固定成方(穴方)所能應付的。

…………………………………………………………………………………………………

原來如此,發覺自己常把虛實的判別混淆@@

針傷學習也脫離不了脈證,謝謝老師的指導m(_ _)m

…………………………………………………………………………………………………

補充:

西藥是特效藥的用法,中藥是多途徑加成的用法,所以中藥才會形成自己獨特的醫理,這是藥物本身立足點的不同;把中藥當成西藥來用,這是不科學;把西藥當成中藥用,這也不科學。【請參看基礎概論 7:中醫書籍與西醫書籍的使用方法不同,對於這一點必須要特別的注意,不能混為一談;中藥與西藥的使用方法也不同,不能混為一談

【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

【藥王脈學講壇】http://blog.xuite.net/drjychen/tw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藥王脈學學術論壇 的頭像
    藥王脈學學術論壇

    藥王脈學學術論壇

    藥王脈學學術論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