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棋推演 23:醫理探討——用藥要跟著脈象變動
作者:陳建元
陳老師好:想向老師請教有關用藥的疑問與醫理上的問題,
病患是4歲女孩,體重15公斤,外感後一星期,晨起易打噴嚏流鼻涕。
用藥思路是以辛夷荊芥清肺脈餘邪,
石膏清除緩滑脈的熱,但右寸脾位緩滑脈力道不強,學生也不確定清熱是否是對的……
舌苔白膩配合右關脈象以白朮陳皮補虛燥溼行氣,山楂祛瘀。
因病患左右脈力道差距大,右弱左強,
尤其是左寸及左關脾位是力道強的弦滑脈,加上病患舌尖色紅無苔,
因此選用牡丹皮生地白芍清熱滋陰,左寸關弦脈明顯再加上柴胡理氣滯。
用藥上需要加重清熱藥物嗎?
兩尺脈,右尺判斷為腎陽虛的話,若選用補腎陽藥會不會與加重心肝脈的熱象,
因怕加重熱象,學生就沒選用,這樣是否會有問題?
而左尺肝位的滑脈該如何判斷病機?
請老師抽空指導,謝謝老師。
答:
用藥的方向不正確喔~肺脈的外感已輕不嚴重,但是心脈、肝脈的外感卻很明顯,這個時候就要轉以心脈、肝脈為主治,而不是以肺脈為主治;心脈、肝脈的外感表寒已經入裡化熱,那就要以清掉心脈、肝脈的外感表寒兼裡熱為主,其他脈象為輔來治療。
…………………………………………………………………………………………………
以下資料於2017/02/26補入
1. 想請教老師這病例是明顯的症狀在肺系,依脈象卻是外感風寒在心脈肝脈,但都沒有部落格上第33.1條 浮脈(一)內文,六部浮脈提到的心肝脈外感的症狀,如頭痛、筋骨痠痛等症狀。
這病例的外症與脈象取捨,仍得依脈象為處方的優先標準,是嗎?
答:
外症與脈象兩邊要合參,兩寸也同時主上焦,心脈也是可以主上焦的呼吸症狀。
2. 第33.1條內文提到的六部浮脈症狀是列岀該部脈最特殊的症狀,外感風寒在任何一部脈,還是會有肺系症狀如打噴嚏、流鼻水、咳嗽、頭痛等症狀,只是該部脈如肝脈的筋骨痠痛症狀不一定會出現,或是病患有此症狀而不自知?
答:
這個案例的肺脈也是有浮起來啊,有時候您起頭的藥物開錯了,或是患者的飲食禁忌沒有很遵守,感冒就會開始在體內四處亂跑、四處傳播了(古代用傳經、五行相傳來形容小病沒有及時處理,可以逐漸蔓延,產生其他併發病候的概念,譬如本來只有鼻塞而已,但是後來變成腮腺區域也腫痛了,這個時候,就常見本來只有肺脈浮起來,後來連肝脈都浮起來了),所以肺脈較不明顯了,但是心脈、肝脈則明顯了,這個時候,肺脈、心脈、肝脈都要同時處理,要迎頭截掉,不能等感冒四處放火之後,才跟在後面滅火,那都慢半拍了。
3. 若這個脈圖的病患沒有外感的外症,心肝脈的脈象是否就該判斷成陰虛氣滯化熱?
答:
浮的〝獨處〞那麼明顯,不可能沒有外候;除非是極少數的特殊情況,那些情況先不討論。
又陰虛的話,也要有陰虛的外候可驗。
4. 這病患可以兼處方左右尺脈的藥物嗎?或是等外感痊癒再行處方補腎陰陽的藥物?
答:
當然要兼顧,只是比例不能太多,否則就喧賓奪主了。
腎陽太弱,要補;腎陰有伏火,不是要補,是要清。
【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
【藥王脈學講壇】http://blog.xuite.net/drjychen/tw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