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用藥問答錄 67:有關去性存用之問題
作者:陳建元
或問:在面對寒熱不明顯之症狀時,可否同用寒熱藥物來去性存用?
例如:
病人自訴有痰但寒熱不明顯,同下等量半夏竹茹。
病人自訴頸僵但寒熱不明顯,同下等量薑黃葛根。
答:
觀念不太正確,藥物的寒熱可以對消,但仍然要先找出病機。
病人自訴有痰但寒熱不明顯時,要先去找出來病機為何,不是同下等量半夏竹茹喔!譬如:病人肺脈浮滑而尺脈沉弱,此即仲景說的:「脈浮而緊,法當身體疼痛,當以汗解。假令尺中脈遲者,不可發其汗。何以故然?此為榮氣不足,血微少故也。」【參看脈經卷七:病不可發汗證第一(第1~8條)】
肺脈浮滑是外感風熱,痰色當黃,但因為尺脈沉弱而偏於虛寒,寸脈風熱與尺脈虛寒相搏,痰色可以寒熱不明顯,但下藥時,卻是寸脈下解風熱藥,尺脈下補陽虛藥,根本不會用到半夏竹茹,向來見痰治痰而不去求本源,本來就是醫家大忌。
病人自訴頸僵但寒熱不明顯時,也是這個道理;譬如:病人自訴頸僵,肺脈浮緊而中按實大,其他五脈尚可,這個時候是肺系外感風寒入裡化熱,肺系外感風寒本是頸僵而寒,但是因為尚有裡熱存在的緣故,外寒與裡熱相搏,所以可以表現出來寒熱不明顯,這個叫做〝太陽病陽明病併病〞【參看基礎概論 19:《脈經》卷七仲景文中的〝六病〞實質是什麼?】,這時要用麻黃解去表寒,生石膏清掉裡熱,與薑黃葛根無干。
【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
【藥王脈學講壇】http://blog.xuite.net/drjychen/twblog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