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用藥問答錄 13:中藥的毒副作用
作者:陳建元
或問:Falo 老師您好,有幾位病患長期服中藥已好幾年,很慚愧我的醫術不佳沒有快些治癒,最近看到一篇中藥毒副作用的文章指出許多中藥都有肝腎毒性,不能長期服用,特別是攻邪的藥,心中不安,是否應注意長期服藥的肝腎傷害?如果肝腎有黏脈,是否應請病患先停藥ㄧ陣子再治療呢?
答:哪味藥?在什麼條件下說它有毒?
或問:是類似這樣的內容,很多常用藥都包含在內,吃多久才算長期呢?只是擔心,真抱歉又麻煩老師了。
http://blog.xuite.net/roswita921105/021105/301295064-中藥毒副作用備覽
答:真是鬼扯。
或問:哦!原來可以不要受影響。
答:
1. 藥物有沒有毒,是要以中華藥典為準,不是以網路上的亂抄瞎掰為準,中華藥典是大陸官方的藥典,也即知音藥物學的那一些。
2. 真正的答案是所有的中藥都是毒藥,《內經》開宗明義就講了:「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共事。」藥不對證就是毒了,根本不需解釋。
3. 您看到的那一種,是完全不懂中醫的門外漢,套用西醫的思維來使用中藥,是一種使用偏方的概念來使用中藥,所以只知道一味在中藥裡面找秘方,譬如一聽到高血壓,就模仿西醫,想在中藥裡面找找看是不是有一種秘方,大家都可以通用。
但問題是中藥本來就不是這樣子在用的,傳統中藥的使用法,不只是對〝病候〞來使用而已,同時也要對〝人〞來使用的;譬如上述的高血壓,如果是諸脈氣血實證型態的高血壓,則使用承氣湯類的剋伐藥物是正確的;相反的,如果是諸脈氣血虛弱型態的,則使用補陽還五湯類的補益藥物是正確的。
4. 那今天使用中藥卻不懂脈證,亂套一通來使用藥物並做統計,例如:諸脈氣血實證型態的高血壓病人去吃到補陽還五湯之類的補益藥物,哪有不血管出血、不中風的道理?於是這些人片面的看統計資料,就告訴您補陽還五湯有導致血管出血、中風的副作用,使用要小心喔!而諸脈氣血虛弱的高血壓病人去吃到承氣湯類的剋伐藥物,結果造成電解質紊亂、心律不整,於是這些人片面的看統計資料,就告訴您承氣湯類藥物有導致電解質紊亂、心律不整的副作用,使用要小心喔!試想,如此一來,全部的中藥都變成有嚴重的副作用了,還有什麼藥物可以用?這些說法正確嗎?還是根本就是不懂中醫辨證論治的門外漢在鬼扯?
古醫家有云:
憑脈為的治病。而至胎前,其看症也,歷歷錄錄;其用藥也離離奇奇。黃芩,安胎者也;烏頭,傷胎者也。而胎當其寒結,黃芩轉為傷胎之鴆血,烏頭又為安胎之靈丹。焦術,安胎者也;芒硝,傷胎者也。而胎當熱結,焦術反為傷胎之砒霜,芒硝又為安胎之妙品(芒硝五錢、滾水澄去滓,調蜜服)。當此兩命相關,以安為傷,以傷為安,而用之裕如者,夫亦曰權脈之遲結數促耳!膽從脈出,而膽斯大;智從脈生,而智斯圓。
無藥不可以安胎,無藥不可以傷胎,有何一定之方?有何一定之藥也乎?彼《本草》之注禁服,不過為初學導之先路。夫胎症,其顯者也。由胎症而推,脈清而用得其當,信石蜈蚣,無非參苓耆術;脈溷而用失其當,參苓耆術無非信石蜈蚣。拘成見者,趙括讀父書而喪師,荊公用周禮而亂宋;知變化者,孔明添灶而退兵,楚王破釜而取勝。古今來英雄成敗,止爭此一心之妙用,又何恤乎人言。————《三指禪‧清‧周學霆》
翻譯:
治病時一定要注意脈象上差異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譬如治療孕婦的胎前諸病,奇奇怪怪的各種情況都有可能,所以在用藥上也要隨著變化。黃芩一般來講是安胎的藥物,烏頭一般來講是傷胎的藥物,但是當胎是因為寒氣結聚而不舒服的時候,用黃芩就會變成傷胎的毒物,用烏頭反而變成安胎的靈丹。焦白朮一般來講是安胎的藥物,芒硝一般來講是傷胎的藥物,但是當胎是因為熱氣結聚而不舒服的時候,用白朮就會變成傷胎的毒物,用芒硝反而變成安胎的妙品(芒硝五錢、滾水澄去滓,調蜜服)。治療孕婦的時候,一下手就是關係著兩條命,有時候用一般俗醫所謂的安胎藥,反而變成毒藥,有時候用毒藥,卻反而變成安胎藥,這其中能操縱自如的關鍵,只是在於能明辨脈象上的虛實遲結數促而已,為什麼治療孕婦敢用毒藥呢?這個膽子其實是因為懂脈法,所以膽子就大了;為什麼會有這種智慧來如此用藥呢?也是因為懂脈法,所以如何治療的智慧也就圓通了。
只要真的懂脈法,就會體悟到每一種藥都可以安胎,每一種藥也都可以傷胎,天下哪有一定的固定方劑?又哪有一定要用什麼藥的道理呢?本草裡面雖然有說明注意事項和什麼情況禁止服用,但其實這只是為了初學者的方便學習而已。以治療孕婦來看這件事,是非常明顯的,推而廣之到治療其他的疾病,也是這種現象,如果有摸清脈象對脈而用,則砒霜蜈蚣這類毒藥,都會變成參苓耆術這類的補藥,如果沒有摸清脈象,沒有對脈而用,則參苓耆術這類的補藥,都會變成砒霜蜈蚣這類毒藥。被成見所綁住的人,就像趙括讀父書而用兵,結果卻因此而兵敗喪師;荊公學用周禮,結果搞得宋朝亂七八糟;知道變化的人,就像孔明把軍灶增加了,其實是要退兵;楚王破釜沉舟,卻因此而得勝。古往今來的英雄成敗,就在這一心的妙用之上,這些道理,外行人又如何能瞭解呢?
【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
【藥王脈學講壇】http://blog.xuite.net/drjychen/tw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