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錄 65:現今學習中醫的困難處在什麼地方呢?
作者:陳建元
或問:現今學習中醫的困難處在什麼地方呢?
答:
很多人覺得中醫不好學,其實也不是不好學,而是要學的東西太多,古代中醫是有分科的,譬如唐代太醫署所制訂學習中醫的內容「醫術教授諸生習《本草》、《甲乙經》、《脈經》」,然後再分科學習,體療科修業期為七年;瘡腫、少小科修業期為五年;耳目口齒科修業期為四年;角法修業期為三年;現代中醫則要一人通包,總共要21年,何況在現代如果為了溝通上的方便,又要去貫通西醫的話,則需要更多的時間,單單一個西醫的部分,至少能分成15科,每科算4年就好了(考一個專科醫師執照的時間),整個精通還要再加上45年(所以通常一個西醫師都只精通1~2科而已),所以如果中醫、西醫兩者都要精通,又要能在各科之間互相貫通串連而游刃有餘的話,所花的時間非常驚人,實在沒有一步登天的道理,現代很多學習中醫的人,不知道古代醫師的學習年限都很長,又不知道現代醫師的學習年限也很長,長到無法通盤學習,所以只好每個醫師精通1~2科而已。但有人卻以為自己讀過幾本醫書、看過《傷寒論》、《金匱要略》,便自比歷代賢醫而平坐,甚至對歷代賢醫指手劃腳,「訾毀諸醫,自矜己德,偶然治差一病,則昂頭戴面,而有自許之貌,謂天下無雙」,「讀方三年,便謂天下無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無方可用,不博極醫源,不精勤不倦,道聽塗說,妄言醫道已了,深自誤哉」,醫人之膏肓通常在此【註一】;或是只想抄捷徑一步登天,把其他的醫師都當白痴,老師您給我最後的答案就好了,什麼病就對上某某方就好了,最好能百靈百驗的,其他的過程都不用告訴我,我要學2年就超過歷代醫家,道聽塗說、好高騖遠,莫過於此。
古代對於中醫的學程,是以本草、脈學來奠基的,根基能穩,枝葉自然能繁茂,能探測人體,由內科而逐漸博通各科,病人一來,先診斷後開藥,一接觸病人尚未開藥,已先能診斷出病人病候的輕、重、急、緩,知道歸屬於何類病候?又知道病候的來龍去脈與預後,眼下光明,心中有定見,下藥有所本;而今學校教授的中醫,因為人力、時間上的不足,所以採取急就章的方式,直接跳過奠基階段,只是教學生臨時抱佛腳,取一些歷代方劑對症猜測,姑且試之來應付臨床,希望能夠倖中,實則心中茫然一片如無頭蒼蠅,毫無章法,外表看似光華,實則空心蘿蔔,先不論治療,只要病人問一句:「醫師我怎麼了?我發生甚麼事情了?我生什麼病了?治療預後如何?」,醫師便茫然無措,心中虛怯不已,暗罵說:「我最討厭病人問這句話了,你問我,我問誰啊?其實我比你更想知道你發生什麼事?」表面卻還要力做鎮定來演戲應付,這是何等痛苦的事情啊!誠如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再多的努力與期待都是白費的,如果您不把根基學穩,無能力從脈證中去探查人體的變化、無能力去知悉服藥後的變化、無能力去探討病機、病源的來龍去脈,所有的方藥終歸猜測倖中而已,無法進入中醫的門內,就像孫思邈〈大醫精誠〉中所說的,如果您不去博極醫源,不去精勤不倦,不去精研脈診之道,而病有內同而外異,亦有內異而外同,故五臟六腑之盈虛,血脈營衛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如果不靠脈診,那您要靠什麼去診察呢?道聽塗說,以為套方對病,就是醫道已了,讀方三年,便謂天下無病可治,等到治病三年,才發現天下無方可用,臨床疾病之錯縱變化,遠非套方所能應付的,如果您還無法相信的話,也可以花幾年的時間和孫思邈對賭看看【註一】。
現今學習中醫容不容易成就呢?100個人來學,一年半後,60個人會退掉,因為那只是一時的興趣而已;幾年後,因為發現套方猜病的有效率很低,所以又20個退掉;剩下的20個中,其中的10個找不到路,只能一輩子在套方猜病中湊合;另外的10個找到路,但因為重打根基需要多年而無法忍受,最後有3個又會退回套方猜病中湊合;剩下的7個中,約有2個不是他的本職,能堅持到最後的也很少;總計起來100個人來學中醫,最後只有5~6個人能進入門內,學中醫難不難,盡見於此。
【註一】:孫思邈〈大醫精誠論〉
【先要精通醫術】
張湛曰:「夫經方之難精【註:這邊所指的經方不是指傷寒論,而是指脈診與經典中各種診察醫理的熟悉運用,看後續的文章自可知悉】,由來尚矣。今病有內同而外異,亦有內異而外同,故五臟六腑之盈虛,血脈營衛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診候以審之。而寸口關尺有浮沉弦緊之亂,腧穴流注有高下淺深之差,肌膚筋骨有厚薄剛柔之異,唯用心精微者,始可與言於茲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於至粗至淺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虛而損之,通而徹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熱而溫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見其死矣。故醫方卜筮,藝能之難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讀方三年,便謂天下無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無方可用。故學者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不得道聽塗說,而言醫道已了,深自誤哉。」
【醫人之膏肓】
「訾毀諸醫,自矜己德,偶然治差一病,則昂頭戴面,而有自許之貌,謂天下無雙,此醫人之膏肓也。」
【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
【藥王脈學講壇】http://blog.xuite.net/drjychen/tw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