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理醫理學 33.17:微脈/脈理醫理學 33.21:弱脈
作者:陳建元
說明:
脈幅寬度細小如線的,一般稱做「細脈」, 而脈幅寬度又比細脈更細小,甚至細如蠶絲、蛛絲,而且鼓動無力的,則稱為「微脈」、「弱脈」。
至於「微脈」、「弱脈」的差別,只在於脈位上的差別而已,凡是脈位在第1~3層,而細如蠶絲、蛛絲,鼓動無力的,稱之為「微脈」;凡是脈位在第3~5層,而細如蠶絲、蛛絲,鼓動無力的,稱之為「弱脈」。
微脈或是弱脈的成立條件有兩個:
1. 細如蠶絲、蛛絲。
2. 鼓動無力。
「微脈」、「弱脈」因為細如蠶絲蛛絲、而且又鼓動無力,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把起來的感覺,甚至是若有若無、至數不清,忽隱忽現的。總括「微脈」、「弱脈」的脈象特徵,是細如蠶絲蛛絲、鼓動無力,甚至若有若無、至數不清,忽隱忽現,凡是在此範圍內的,可以歸類在「微脈」、「弱脈」。
古代雖然分成「微脈」、「弱脈」兩個名目,但事實上兩者的病機本質,絕大部分是重疊的,也是可以互相轉換的,所以也可以說是一個脈象,在偏重上的略有不同而已, 故在此把兩個脈象一併討論。
本質和病機:
「微脈」或是「弱脈」的本質與病機,都是主陰陽兩虛,基本上,這是一種較嚴重的虛損脈象。微脈的脈位在第1~3層,而細如蠶絲、蛛絲,鼓動無力,主陰陽兩虛而偏向陰虛;弱脈的脈位在第3~5層,而細如蠶絲、蛛絲,鼓動無力,主陰陽兩虛而偏向陽虛。
微脈與弱脈的病機,雖有偏向陰虛或偏向陽虛的差異,但也並非完全絕對,這是因為陽虛有熱時,會把脈象帶到浮層;而陰虛到一個程度之後必兼陽虛,又把脈象帶沉下來,所以對於「微脈」、「弱脈」的病機掌握,主要就是抓陰陽兩虛為主,至於偏陽虛或是偏陰虛的部分,宜再用外候、病態、問診來合參,才能抓得比較精確。
兼脈:
「微脈」、「弱脈」容易和虛脈、黏脈、澀脈相兼。微弱虛仍是氣血陰陽虛損。微弱黏是陰陽兩虛兼毒。微弱澀是陰陽兩虛兼瘀。
由病理變化來推測,氣血陰陽的虧損而運行無力,終究會有淤塞和代謝廢物堆積的情況,這是可以預期的,故微脈、弱脈容易夾黏脈、澀脈,這也是可以預期的,唯脈體已經細如蠶絲、蛛絲,如果再夾黏脈、澀脈的話,往往已經超過手指所能感知的程度了,所以對於這個部分,宜輔以脈理來推論,並宜參合病程的長短、外候的表現、問診、疾病的病理結構來分析。
六部微弱脈:
右寸微弱:為短氣、為胸悶、為說話無力。
右關微弱:為腹脹、為腹瀉、為噯氣、為消化不良。
右尺微弱:為便秘、為瀉泄、為腰背膝蓋酸軟、為男子陽痿、為腎功能偏低。
左寸微弱:為失智、為腦萎縮、為心悸、為胸悶胸痛、為短氣發喘。
左關微弱:為目澀、為溢淚、為筋骨酸軟無力、為膽小。
左尺微弱:為小便無力、為膝腳酸軟、為失智、為腦萎縮、為腎功能偏低。
治療藥物:
各經的陰陽虧損補益藥。
雖然說是各經的陰陽虧損補益藥,但實務上的運作往往不是那麼的容易,用補之道,異常複雜,脈體虛損到微脈弱脈的程度時,脈道多塞,又容易夾毒、瘀、濕、氣 滯‥‥‥等原因,故直接用補往往反彈而不受補,故尚須對於各種醫理、脈理、病態病理架構有一定程度的瞭解和認識,或反覆攻補交替、或先攻再補、或小量漸增、‥‥‥,種種不一,才能得心應手。
【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
【藥王脈學講壇】http://blog.xuite.net/drjychen/tw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