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錄 134:關於氣虛發熱血虛發熱的問題
作者:陳建元
陳老師你好,上次其實有關〝氣虛發熱〞的部分,我發現我只問一半, 因為還有一個也是令我在學生時代想很久的問題→ 〝血虛發熱〞。難道他的機轉跟氣虛發熱是一樣的嗎???
這種血虛發熱,說實在的到現在我還是沒有一個很好的模型可以思考(更不用說運在臨床),因為可能連血虛發熱都不知道,麻煩老師指導其中的奧義在哪?感謝~~~
答:
〝氣虛發熱〞和〝血虛發熱〞,其實都是指人體的代償作用,當人體氣虛和血虛時,身體為了要代償,所以自動把溫度調高,使代謝增快,來應付氧氣、各項養分的供應不足,和代謝廢物推積排除不及的問題,也就是所謂的虛性發熱(把身體的溫度直接提高,使各項代謝加快,是最直接也是最快的方式),但若是一直長久代償不過來(經年累月),反而變成氣虛和血虛都發冷了。為什麼?因為陰血量少,推動又無力,身體佈熱不足,自然發冷。
→→→所以,要知道不管是氣虛或是血虛→→→初期一定發熱→→→經年累月不去治它→→→最後通通變成發冷(仲景有溫經湯,就是治血虛發冷)。【只是氣虛要轉換成發冷較快,或者因為兼腎陽不足,所以直接轉入發冷,血虛則轉換成發冷甚慢,一般要經年累月。】
這些東西就是醫理→→→知道這些轉變的流程,才能提高臨床療效,心中才能有個盤算→→→現今中醫課程,似乎沒有中醫醫理這堂課,這是缺漏的地方→→→一般的書籍資料上,會寫氣虛必發冷,血虛必發熱,這只是一半,其實不一定,氣虛初期會發熱,血虛久了也可以發冷,所以你在臨床的判別上,就不能只看發冷就說氣虛,發熱就說血虛,而是要連病程的長短、脈象,一同列入考慮。
氣虛發熱的模型→→→氣陽主動,勞動傷氣→→→譬如一整天在操場拔草或作苦力超過12小時,整天下來,覺得很累,身體也熱熱的→→→這是氣虛發熱。
血虛發熱的模型→→→陰血主靜,是持續力→→→自己三天不睡體會一下→→→三天不睡必傷陰血→→→什麼感覺?有沒有覺得累,然後身體又熱熱的→→→這是血虛發熱。
你再比較一下,不睡覺的那種血虛發熱,容易帶有煩躁感;勞動過度的那種氣虛發熱,容易帶有無力感,這是兩者稍有不同的地方,臨床可借這個差別點,用在問診上來輔助判斷是血虛或氣虛。
或問:陰虛發熱、肝氣鬱滯發熱跟血虛發熱一樣也是帶有煩躁感。該怎麼分辨?
答:
不少發熱都會有煩躁感。如陰虛發熱、血虛發熱、肝氣鬱滯發熱,除此之外,還有痰濕發熱、血瘀發熱……等等,各種發熱外症凸顯各有不同。
血虛發熱→→→凸顯在一個「虛」字,如頭暈、面色無華、舌暗淡。
陰虛發熱→→→凸顯在一個「熱」字,如面紅、舌紅、發熱、口乾。
肝氣鬱滯發熱→→→凸顯在一個「怒」字,如不耐煩、不爽。
痰濕發熱→→→凸顯在一個「濁」字,如面帶塵垢、舌膩、體胖、說話聲音咬字不清而濁糊。
血瘀發熱→→→凸顯在一個「瘀」字,如肌膚甲錯、舌暗紫、有瘀斑。
這是一些常見發熱的望聞診外症,發熱病機各有不同,不宜混淆一同來治,療效必不佳。但最重要的還是脈,因為脈的差異性會比較大,比外症更好判斷,而在實務的操作上,也不可能會有半小時的時間,讓你一一比對仔細分析,所以古人寫書,才會把脈象排在第一位,虛大無力而浮是血虛,細浮是陰虛,沉緩大是痰濕,澀是血瘀,肝脈沉弦是肝氣滯,這一按脈立刻被察覺,心中已經先把某些病機列為「嫌疑犯」,第二步的動作,就是找佐證,來證明你的推論,是否證據充分,開始用問望聞診,環繞在上述所說的各項「外症」上面,逐一清查作找佐證的方式,這才合乎整個看病有據(找證據)的過程。而不是心中先存成見,讀「丹溪」書者,病人未到已先判定是陰虛,讀「火神」書者,病人未到已先判定是陽虛,……不以脈症來判斷,而以心中預設立場為答案,以玄理來自圓其說,不看證據憑臆測,這樣並不正確。
【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
【藥王脈學講壇】http://blog.xuite.net/drjychen/tw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