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用藥問答錄 29:民間流行喝蜆精養肝的說法,不知道正不正確?

作者:陳建元

老師,不知道您對蜆精的看法如何?因為《本草綱目》寫說:「蜆主治開胃、壓丹石藥毒,去暴熱、明目、利小便,解毒,治目黃。」但並沒有寫到養肝等字,另外,在一個西醫藥師的部落格也看到,也是認為養肝沒有證據,但在民間,似乎都把它當成保肝食品,不知道老師你的看法如何?

答:

1. 蜆是藥食共用的東西,現在是被商品化,不必太認真,因為藥食共用的東西,要達到有效量,份量都要很大(淨蜆肉一次要150200克以上),不是那一小小瓶而已。

2. 用藥要先抓到一味藥的中心藥理,然後才能正確無誤的用它,如果以表面的記載去用它,就變成「套藥」,很容易誤用,意思也就是說,要抓到藥的中心機理,而不是看書面上記載什麼,然後就是拿來治什麼,所以,我才強調,藥物學的部分,儘量以愈後代的愈好,而不是以遠古的《神農本草經》為主,以清朝的藥物學來看比較妥當,因為清代的藥物學,已經進步到不是單純記載可以治什麼病,而是漸漸的能歸納出,為什麼可以治這種病的機理,這樣來用藥,可避免盲目性。

蜆肉主入肝、胃二經(主要是肝),也就是說,根據古人的長期觀察,蜆肉吃下後,在身體所發揮效果的部位,以肝、胃兩個系統的表現最明顯,所以說歸入肝、胃二經。性寒,去肝經濕熱,這幾個黃底字,就是蜆肉的中心機理。

肝經濕熱的脈長怎樣?就是肝脈沉緩大(尤其在第四層脈),肝經濕熱的外症如何?陰囊癢、倦怠(肝為罷極之本,肝為濕熱所困,所以疲乏)、目赤(肝開竅於目, 肝為濕熱所困,濕熱化火入目,相當於現在的急性結膜炎、紅眼之類)。肝經(肝系統)濕熱的判別,或見於脈,或見於外症,或兩樣同見,並不一定。另外,肝脈沉緩大(尤其在第四層脈),也見於最大宗的疾病,就是急慢性肝炎,這也是肝的濕熱,或伴黃疸,或不伴黃疸,並不一定。

知道這些原理,就知道民間為什麼傳說蜆肉會養肝。但這種養肝,是有條件的,正確的說,是蜆肉有除去肝經濕熱的功能,這種功能類似龍膽草(但龍膽草解毒比它強很多,蜆肉則以去濕見稱),所以此處的養肝,並不是指補養之劑的那種養肝,而是指把有濕熱的肝,除去濕熱,使其恢復正常的意思。《本草綱目》寫說:「蜆主治開胃、壓丹石藥毒,去暴熱、明目、利小便,解毒,治目黃‥‥‥‥→→本草上的記載,主要是觀察到在肝炎上的效果,所以才會這樣記錄下來。台灣早期經濟不好,民間有苦命人患肝炎黃疸,付不起上西醫院的醫療費,就用大量的蜆湯(當初蜆很便宜,用撿的都有) + 茵陳蒿來治療,成不成,就看天了。

知道此物的關鍵點是去除肝經濕熱,在使用上就不會被表面文字所誤導,譬如上面寫說明目,這個意思並不是告訴你,眼睛霧霧的人就要吃這個,這是錯誤的。眼睛矇霧的原因很多,肝開竅於目,如果病機是肝經濕熱的,吃了會恢復,相反的,如果是肝脈浮細的肝血虛,眼睛霧霧的原因是肝血不足以養目,卻用大量蜆肉再去除濕熱傷陰,吃了一定更霧。

治目黃是指濕熱型肝炎的目黃,如果是寒濕型或瘀血型病機的肝炎,吃了只會病情加重,目黃反而更黃。

《本草綱目》上面也記載:「多食發嗽,及冷氣消腎。」這是告誡後者,此物性寒,適合實有濕熱者,若是脾腎虛寒者,不宜多用,脾胃受寒,失運生水濕,會有多痰咳嗽的問題出現。

【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

【藥王脈學講壇】http://blog.xuite.net/drjychen/tw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藥王脈學學術論壇 的頭像
    藥王脈學學術論壇

    藥王脈學學術論壇

    藥王脈學學術論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