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用藥問答錄 26:煎藥時間水量的問題
作者:陳建元
陳老師您好:
一般我們常見中藥煎劑多常會用三碗水(約600㏄)煮到剩一碗(約200㏄),藥渣兩碗半水煮水煮到剩八分(0.8碗),而例如傷寒論第一方『桂枝湯』以水 七升 微火煮取 三升,去渣,適寒溫,服 一升 ,服已須臾啜熱稀粥……,其他方劑中不同的藥量也用不同的水量去煮取,請問老師:
1. 傷寒論中很明顯一次就把藥水煎好,沒有藥渣再煎的問題,藥水濃度會 較均勻,我們煎藥是否應該如此;將所要的劑量一次煮好?
2. 多重的生藥,配用多少㏄水,煮成多少㏄藥水,是否應有定量的方法或遵守的原則?
3. 空腹、飯後、飯前服用是為了讓藥能在下焦、中焦、上焦或胃腸停留而區分?在藥王理論中服藥的適當時機如何遵守這些原則?
謝謝您 ○○○敬上
答:
一般我門常見中藥煎劑多常會用三碗水(約600㏄)煮到剩一碗(約200㏄),藥渣兩碗半水煮水煮到剩八分(0.8碗),而例如傷寒論第一方『桂枝湯』以水 七升 微火煮取 三升,去渣,適寒溫,服 一升
→→→→桂枝湯如果是用這樣煎法的話,保證效果奇差無比,你自己試試看就知道了。凡是解表劑有香味,藥效是利用揮發油的,宜藥材先泡20分鐘左右,水少點,能蓋過就好,水滾火開中火,急煎10~15分鐘後,就要馬上起鍋,如果讓它煮很久,香是香,香完了也揮發光了,藥效也沒了。
1. 傷寒論中很明顯一次就把藥水煎好,沒有藥渣再煎的問題,藥水濃度會 較均勻,我們煎藥是否應該如此;將所要的劑量一次煮好?
→→→→看經濟狀況,有錢人家很多都是只取頭煎,尾煎不用。一般而言,除非藥材量少,否則尾煎力道仍強,效果仍佳,所以一般都取頭尾兩煎,有時藥劑份量大,第三煎仍有力。不一定要照古法來煮,要知道其中的道理,像石膏之類就要至少煮 40~~50 分鐘以上,成分才易溶解出來,效果才好。但像紫蘇、金銀花、肉桂之類,如果煮這麼久,藥效可能剩不到三分之一,所以不能通照古法,每次都是通煮一大鍋慢慢熬,法是活的,不知道原理,只照著古書瞎搞是蠻幹。但也有頭煎故意丟棄,只取尾煎的,這是特殊用法,不在此論。
2. 多重的生藥,配用多少㏄水,煮成多少㏄藥水,是否應有定量的方法或遵守的原則?
→→→→不固定。看功用。水少煮的時間短,藥性則銳,適合攻劑。水多煮的時間長,藥性則鈍,適合補劑。
3. 空腹、飯後、飯前服用是為了讓藥能在下焦、中焦、上焦或胃腸停留而區分?在藥王理論中服藥的適當時機如何遵守這些原則?
→→→→沒那麼玄。各種不同的服藥法只是有不同的考量,譬如有些藥較利,飯後吃有混雜食物,胃會比較舒服;有些胃藥空腹吃,是先保護胃壁,以免潰瘍吃食物會痛‥‥‥,一種作法一定有一個合理的道理和解釋,沒那麼玄。
【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
【藥王脈學講壇】http://blog.xuite.net/drjychen/tw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