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理醫理學 38.1:陰陽的演化,並不是到五行八卦就停止了,要轉內經不要被內經轉(一)‥‥‥取細不取粗原則

作者:陳建元

陰陽是古代描述自然變化的說理工具,五行八卦是進一步的變化,藉由這些工具的合理使用,可以把一些醫理和概念描述出來,這些道理,可以濫觴於《易經》。但要注意的是,易中陰陽的演化,並不是到五行八卦就停止了,萬物是不停演化下去的,由無極→→太極→→兩儀→→四象→→八卦→→64卦→→384爻→→而化生萬物的,意思是說大太極中必然還有小太極,五行中必然還能再分出小五行,這些五行的變化模型是不停分化下去的,所以要用這類模型來說明醫理的時候,就應該採取〝取細不取粗的原則〞。

細是指連續分化後較細緻的模型,譬如分成五臟之後,依照臨床的現象(以心脈為例),又分為心氣虛、心血虛、心陽虛、心陰虛、心血瘀、心痰濕、心火旺‥‥‥等等諸項,這些模型因為分化得夠細,已經符合臨床的使用要需求。

粗是指剛開始分化的粗糙模型,譬如五行原始模型,看到紅色就說心不好,看到白色就說肺不好,看到青色就說肝不好,看到黃色就說脾不好,看到黑色就說腎不好,這種模型是太過粗糙的;看脈只分肺浮脾緩肝弦心洪腎沉來看是錯,看病觀色只分青白赤黃黑來看是錯,此皆是原始的五行基礎模型,而不是臨床上真的就可以拿這樣來套用,用在臨床上肯定錯誤百出。

必須注意的是,《內經》中為了方便描述一些道理和醫理的緣故,無可避免的採用了一些較原始,較粗糙的五行或陰陽為工具,學醫的人對於這些東西,應該以一個「中間必經過程」的概念來看待,而不是當成「最後的標準答案來看待」,就像搭船過河一樣,捨船無法過河,但過河了卻不應該繼續背著那條船行走而不放;很多人有尊古的心態,這是很可取的,但用在這邊似乎不太恰當。《易經》中指出的道理,萬物是不停演化下去的,接觸這類的學問,應該採取〝取細不取粗的原則〞,若是一直抓著《內經》中所說的古老粗糙模型不放,一定要用這些東西生硬的套在臨床上來描述臨床現象,這是死於古人的句下了。

【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

【藥王脈學講壇】http://blog.xuite.net/drjychen/tw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藥王脈學學術論壇 的頭像
    藥王脈學學術論壇

    藥王脈學學術論壇

    藥王脈學學術論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