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錄 19:由脈象上判別涼燥和溫燥
作者:陳建元
看到這一頁【第 26 條 反按指法】,請教為何
第二層脈卻有一個小小的洪滑脈存在,這就是涼燥證的脈象?
第二、三層都有一個小洪滑脈,那是溫燥證?
洪滑脈是否只是較有力的意思?
答:
洪滑脈是否只是較有力的意思?
是較有力沒錯 。這樣判定是有原因的,涼燥溫燥都是燥,但程度上會不一樣。溫燥比涼燥更燥,所以容易化火,一化火,脾位為陽明位,火氣這邊會最明顯而被察覺,所以單獨第2層有洪滑脈是涼燥,第2、3層都有洪滑脈是溫燥,你臨床觀察一下就會發現有這種現象。
‥‥‥‥‥‥‥‥‥‥‥‥‥‥‥‥‥‥‥‥‥‥‥‥‥‥‥‥‥‥‥‥‥‥‥‥‥
以下資料〈100 / 5 / 6〉補入
醫友庚問:falo老師你好。請問有關「涼燥」
兩寸之虛脈,其實不是虛脈,而是無力的澀脈
這裡也是外感久病不癒化寒燥
但不是寸部心位的小洪滑脈,反而是無力沉澀脈
兩者脈像、脈位、脈形幾乎是兩極化相反
why?
答:
反而是無力沉澀脈→→沒有這個喔。
是醫友乙在肺脈把不到脈,起初他以為這叫伏脈、沉脈,後面他又自動更正成虛脈,然後我再更正說這其實不是虛脈,而是澀脈;其實,他把到脈象,就是跳比較快,然後在第2或第2~3層間,點點刺刺的,但又不太明顯,再按下去的話,就明顯沒什麼脈象了,這樣的脈象是很容易錯誤形容的。
肺脈心位的小洪滑脈、肺脈心位~脾位的澀脈(或稍帶數)→→→兩個都是涼(寒)燥。
肺脈心位的小洪滑脈→→→這個是比較輕的涼(寒)燥。
肺脈心位~脾位的澀脈(或稍帶數)→→→這個是比較重的涼(寒)燥。
肺脈心位的小洪滑脈→→→這個嚴重了,就會變成下面這個→→肺脈心位~脾位的澀脈(或稍帶數)。
肺脈心位~脾位的澀脈〈或稍帶數〉→→這個下對藥了→→→基本上會先變回這個→→肺脈心位的小洪滑脈,然後再恢復。
醫友庚說:受教了,謝謝falo老師,我大概了解這裡的意思了
外感風寒在一般情況下,大多反應在肺脈心位
而正氣抗邪的狀況,則可以從肺脈脾位來查
脈譜連續:
肺脈
心位浮緊(風寒) ─ 化燥 ─→ 心位小洪滑(寒燥)─ 惡化 ─→ 心位脾位澀 (或稍帶數)(已無洪象,甚者無力)
└──── 化熱 ─→ 心位細緊脾位實 (表寒裡熱)
寒邪化燥的傳變一般不會有脾位洪滑(溫燥)的脈象。
所以「脾位洪滑」是寒燥與溫燥在脈象上的鑑別!
答:
基本上是這樣子,但若是只有第二層大洪而數,則是溫燥為多。
另外,也要和外證參看,涼燥會伴有風寒證諸外候,溫燥會伴有風熱證諸外候。
【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
【藥王脈學講壇】http://blog.xuite.net/drjychen/tw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