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錄 15:阻礙科學前進的是人心
作者:陳建元
我覺得藥王脈學提出傀儡模型和科學實驗的樣品很接近但意義不盡相同
或許中醫透過一個黑箱,藉由經驗反饋來治療人體仍有他的侷限所在
西醫能把人體打開來作明箱式的治療,確有進一步的研究價值可以肯定
若將這四種方法恰如其份的綜合使用,對人體醫學發展應有更大的突破吧
~很喜歡您提出內在環境&【細胞外液】有關的看法,如何使內在環境能
維持在一定的穩定狀態,的確一直是中西醫學上研究思考的熱點
答:
或許中醫透過一個黑箱,藉由經驗反饋來治療人體仍有他的侷限所在,西醫能把人體打開來作明箱式的治療,確有進一步的研究價值可以肯定。
這可不一定喔,舉簡單的過敏性鼻炎,氣喘,原發性高血壓……,一堆疾病都只能控制,不能斷根,人體不是被打開了嗎?研究不是到分子水平了嗎?———但某些學有所成的中醫卻可輕易的斷根。
表面的現象往往是政府的宣傳和誇大,衛生署說台灣醫生的誤診率只有美國的 5%,可信嗎?
多進出醫院幾次之後,會瞭解一堆白色巨塔後的真相。看多了,才會發現表面風光的醫生,罹患上述那些疾病時,跟一般的老百姓一樣懦弱和無助。
科學學術上的臉上自我貼金,根本改善不了百姓的困難點。既然那麼科學,為什麼多看幾個醫生就會多出幾個說法,既然那麼嚴謹,說法不是會統一的嗎?
台灣人看病是有五部曲的,那是順序也是悲哀的地方:
有病先看西醫
西醫看不好再看中醫
中醫再看不好,只好找密醫
密醫再看不好,只好找神明
神明再看不好,只好考慮是不是冤親債主纏身,要吃齋來化解。
這並不好笑,不講檯面上粉飾太平的場面話,這是最寫實沒有保留的真實情況。
試想:現今健保制度這麼普遍,看病只要一百塊,如果誠實乖乖做政府的信徒,聽政府的指示,而所謂的正規醫療院所也都能確實有本事看好民眾的疾病,那這看病五部序曲走到第一步就可以了,根本就沒有走下去的必要,誰還會冒著生命的危險去嘗試秘方?這實在是有難言之隱,不知道民眾的痛處在哪裡啊!
如果能量無限的現代科學,真的能為我們解決所有的健康問題,提供我們所有的答案,那麼事情是簡單的,大家只要一致的朝著科技發展的方向跟上腳步即可。可惜的是人體的複雜度和病因機轉的複雜度,都遠遠的超過我們的想像,百年以來除了發展出的抗生素和人工固醇是一大突破之外,其餘在過敏、病毒、衰老、失調、癌症等領域,仍缺乏徹底解決的辦法,只能治標,無法治本,科技的貢獻與我們想達到的理想目標事實上還有一段很大的差距。既然科技不是全面的解救系統和全部的答案,那麼我們就有必要性多元取向以找尋其他的方法。
中西醫是兩種體系不同的醫學,一個偏向宏觀醫學,一個偏向微觀醫學,各有長短,功能互補,不能偏廢,合用則蒙其利,分用則受其弊。讓兩種醫學互相激盪,更有利於解除疾病對人類的威脅,以前的針灸麻醉,目前的砷劑──砒霜治血癌,就是在中醫以毒攻毒的理論指導下,繼承前人經驗研究成功的。而目前的一些明星藥物,很多都是單純的中藥製劑,而以西藥的型態上市。如2010年即將上市的ZC008藥物可抑制肝臟發炎,甚至夠逆轉肝臟纖維化,治療肝硬化。同樣2010年即將上市的MF101,則對減輕更年期症狀特別有效,同時又不會引起乳癌和子宮腫瘤,可取代目前副作用大的賀爾蒙療法。這些不能不說是中醫藥的貢獻,事實上,東西的醫學正在互相融合中,只要效果確實,民眾不會在乎是東方或是西方醫學,就像只要能吃得飽,誰在乎是燒餅還是漢堡。
從臨床實踐的層面來看,具有簡、便、驗、廉特點的中醫學,幾千年來為民族的生存繁衍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到今天對於健康的幫助仍然有其不可替代性。因「望、聞、問、切」四診不傷人體,治療方法以損傷和刺激最小為基本原則,所用的天然藥物,也是對人體的毒作用、副作用最小,針灸和推拿也是對人體傷害最小最輕的治療手段。因此,中醫藥的診療技術所具有的科學及文化價值,在當今仍有著特殊的意義。未來的世界應該是一個愈來愈多樣化的世界,地球漸漸的變成一個地球村,文化是多元的,科學也是多元的,傳統文化的發展也應該要與時俱進,是可以與當代文化並行不悖而一同發展的,老兵不死,谷神長存,中醫與西醫應該「和而不同」,一同攜手,殊途而同歸,一起為人類的健康事業努力服務,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世界大同矣!
若將這四種方法恰如其份的綜合使用,對人體醫學發展應有更大的突破吧?
這句話看似簡單,卻是最困難的地方;醫學的難點,從來在於無法抓出心中的魔鬼,無法抓出心中的魔鬼,就不敢面對現實。現在有一種醫學,可以馬上舉出無數的事實證據擺在他的眼前,問當今有幾個醫學博士,有那個氣魄,可以低頭接受和承認這個事實,進而去研究原委而造福人類?
證據和真理從來不缺,專業的偏見和傲慢的自尊,才是蒙蔽心眼的最大原因,阻礙科學前進的是人心啊!
【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
【藥王脈學講壇】http://blog.xuite.net/drjychen/tw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