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論 12:行方智圓心小膽大論

作者:陳建元

孫思邈說:「行欲方而智欲圓,心欲小而膽欲大。」一言道盡良醫的標準。

宅心醇謹,舉動安和,言無輕吐,目無亂觀,忌心勿起,貪念罔生,勿憚疲勞,檢醫典而求精,對疾苦而悲憫,這樣子叫做「行方」,也就是行為方正。

稟賦有厚薄,年歲有老少,身形有肥厚,性情有緩急,境地有貴賤,風氣有柔強,天時有寒熱,晝夜有重輕,氣色有吉凶,聲音有高下,受病有新久,氣運有太過不及,知道這一切的變化及常態並能夠加以權變,則能神敏明徹,這樣叫做「智慮圓融通達」。

望聞問切宜詳,補瀉寒溫須辨,當思病人以命託我,至尊至重,一旦差訛,性命關天,烏容不慎,能抱持這種態度的叫做「心小」,也就是小心謹慎。

當該用補的時候就用補,該用瀉的時候就用瀉,該用熱藥的時候就用熱藥,該用冷藥的時候就用冷藥,抵擋承氣這類峻猛的方劑知道使用的適當時機,烏頭薑附理中這些熱毒的藥也能合理的使用,能夠剖析道理詳明機轉,就不會有模稜兩可不知所措的態度,這個樣子叫做「膽大」。

中醫講求四診合參,觀氣色定脈象,全在一己心靈之運用,審問聽聲,疑析辨在絲毫。切不可馬虎隨便,粗心行事,否則心中了了,指下難明,縱然彷彿分虛實,只在依稀想像中,那又如何知其寒熱,查其表裡,模糊行事,廣絡原野,那又何的能中?何病能醫?前賢所謂:「抱薪救火,抱石投水,不可得也」。

古今醫師的通病很多,特別是對以上四者的不加詳究。有不議病只議藥,雜合以模稜迎合之術,庸醫之通病者。有株守狹隘之經驗,執一方一藥以治病,安於固陋者。有巧語誑人,甘言悅聽,或強辯相欺,危言相恐,此便佞之流也;有結納親知,媚語相告,營求推薦,施以小惠,此阿諂之流也;有腹無藏墨,詭言神授,夢中何見,假託秘傳,此欺詐之流也;有望聞問切,漫不關心,枳朴硝黃,到手便撮,妄謂人愚我明,人生我熟,此孟浪之流也;有嫉妒成性,排擠為事,陽若同心,陰為浸潤,是非顛倒,紫朱混淆,此讒妒之流也;有偶一中病,便炫己能,天工倖獲,自耀高明,後之來者,不辨虛實,一帖到底,此庸知之流也。

又有一等醫生,魯莽應事,但求保險,於是製為一律之方,或只用和平清淡之品,無論寒熱虛實,人人可服;服之不效,則久服之;久服不效,則歸於命數。不知和平清淡之品,雖不殺人,然實不能瀉,虛不能補,病久漸深,日即轉殆。猶之治國,大奸不殺,大荒不救,養成禍亂,以致危亡,不殺之殺,深於殺矣!

醫德是醫學的基礎,醫德純良,則大本立,平時既精研經典,探討有素,臨證又能平心靜氣,反覆推求,則二豎將無法遁形。行方智圓,心小膽大四者是一體的,認證既確,輔之以豐富之臨床用藥經驗,心小膽大方有著落。

若臨證茫無定見,畏首畏尾,敷衍塞責,以為「小心」或隨旁人呻吟幾句,則必因循誤事;或心浮氣躁,希圖幸獲,以為「膽大」,這些都是孟浪僨事,誤己而誤人,習醫的人應該要引以為戒並特別的重視。

【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

【藥王脈學講壇】http://blog.xuite.net/drjychen/tw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藥王脈學學術論壇 的頭像
    藥王脈學學術論壇

    藥王脈學學術論壇

    藥王脈學學術論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