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論 7:我喜歡根據科學檢驗單來下藥,效果卻很差,為什麼?
作者:陳建元
一般而言檢驗單很難替代脈診,一個原因是檢驗單的數據並不完全可靠,相同一個人,隔天再重做一次檢驗,可能數據會有天地之差,讓你不知道要相信昨天的還是今天的。一個是檢驗單的數據代表的是病灶和目前體內的數據情況,但並不是病機和病因。
所以如果只用問診和檢驗單來看病,檢驗單說有慢性胃炎,就對號入座來個香砂六君子,檢驗單又說有糖尿病,又對號入座來個六味地黃丸,再一問,知道病患已經罹病很久了,所以就再加個血府逐瘀湯,把三方混合起來給病患吃,這種開方的方法雖然不能說是全錯,但臨床的痊癒數絕對難以過半也是一定的。
要補氣消導活血滋腎陰這都沒錯,但活血消導就會傷氣陰,補氣陰又會滋膩而增加活血消導的困難度,所以說這三方基本上是衝突的,並不是說把三方一起混合給病人吃病就一定會好,亂槍打鳥的效果必然很差,這三方之間的比例各自要多少才是有效的關鍵點!
要解決這個關鍵點,就要從脈象下手,只有這樣才能徹底的查出到底是氣虛氣滯重?血瘀重?還是陰虛重?到底那一個病機是主,那一個病機又是次,並且可以決定誰先下誰後下,誰又下到一半可能就要先停止,要這樣有的放矢的治療,治療起來的效果才會好,而這種細微的比例問題,除了熟悉脈診之外,恐怕也不是望聞問或檢驗單可以勝任的。
【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
【藥王脈學講壇】http://blog.xuite.net/drjychen/twblog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