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匯通 27:為什麼屬性相反的中藥一起合併使用的時候,各自的藥效不會完全被抵銷?

作者:陳建元

老師您好:

肺脈實大有熱而脾脈細弱陽虛的時候,分別要使用知母、石膏清肺熱;乾薑、花椒溫脾胃。

只是,知母、石膏也作用在脾脈;而乾薑也會作用在肺脈,這樣的寒熱同治會不會相互影響,甚至抵銷呢?在臨床經驗上,老師的觀察是如何呢?

我是抱著誠摯的心請教老師,絕對不是要找碴的喔!因為我考慮了很久才想請教老師,感謝您。

答:

像這樣子的問題就是要問,不問的話就是大惑不解。

中醫如果遇到熱證,就要開寒藥;如果遇到寒證,就要開熱藥;如果遇到寒熱證夾雜的時候,就要開寒藥+熱藥。

遇到寒熱證夾雜的時候,就要開寒藥+熱藥的這種情況,只要翻看歷代醫案,就會發現非常的普遍,比比皆是。

那麼遇到寒熱證夾雜,開寒藥+熱藥的時候,這樣的寒熱同治會不會相互影響,甚至抵銷呢?答案是會抵消1/31/2左右,但是其餘的2/31/2,仍然還是會打中靶位而見效,所以結果還是見效;所以遇到寒熱證的時候,還是要開寒藥+熱藥,效果才會出來。

您之所以會有這些疑問的話,主要是因為您在當中醫師之前,您有藥劑師的資歷,所以在不知不覺之中,就會以西藥的概念來看待中藥,所以就會有這種疑問。

在西藥裡面,抗凝血劑與凝血劑是互相抗拮的;降壓劑與升壓劑是互相抗拮的;興奮神經劑與鬆弛神經劑是互相抗拮的;利尿劑與抗利尿劑是互相抗拮的;……,所以同時使用的時候就會互相抵消。

那麼在中藥裡面,把屬性相反的兩種藥物,一起合併使用的時候,為什麼不會像西藥一樣互相抵銷呢?答案就在於中藥是天然的藥物,而不是人工精化的特效藥,所以兩者的本質與特性是不一樣的。【請參看脈理醫理藥理學 1.8:中醫的治病原理和科學性在哪裡?破解棄醫存藥的迷思

眾所皆知,藥物能起作用,必須要先和細胞膜表面的〝受體〞結合,然後引發一連串的反應而出現藥效;西藥的藥物,因為結構簡單,所以與胞膜上結合的受體種類、受體位置也都類似,自然抗拮的作用就會很明顯,當屬性相反的藥物合併使用的時候,就會互相抵銷;而中藥則是天然的藥物,都是分子量非常的大的複雜有機結構,一味中藥的裡面,本身就有數十種成分結合在一起,所以和胞膜上結合的受體種類、受體位置也很複雜,往往不是單一性的結合,而是同時多管道、多位置的結合,這種複雜的結合狀態,就是屬性相反的藥物,每一味藥物與胞膜上結合的受體種類、受體位置、結合途徑也不盡相同;所以會導致就是把屬性相反藥物一起合併使用,各自的藥物功能並不會完全被抵消,而是保留1/22/3,其機理在此。

譬如一個車禍撞傷的病人,他的體內正在出血,同時肌肉皮膚又有大片的瘀血;譬如一個出血中風的病人,他的腦部還在緩慢的出血,但已經出血的瘀血血塊又積在腦部無法清除;這個時候,中醫就會活血藥與止血藥合併使用,這樣子一方面可以止住出血,一方面又可以同時清掉瘀血,兩種屬性相反的藥物合併使用而各行其功效,這在西藥裡面是完全不可思議的事情。

【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

【藥王脈學講壇】http://blog.xuite.net/drjychen/tw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藥王脈學學術論壇 的頭像
    藥王脈學學術論壇

    藥王脈學學術論壇

    藥王脈學學術論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