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理醫理學 26.4:把脈的時候,手指的壓按(切入)方向要正確
作者:陳建元
把脈的時候,手指的壓按(切入)方向一定要正確,錯誤的壓按方向會得到錯誤的答案。
〈圖1〉是正確的把脈姿勢(圖示為手腕橫斷面。感覺處為指尖往下方一點處、施力方向對準橈動脈、施力方向垂直骨面、下按過程保持直線。)
〈圖2〉(沒有完全對準橈動脈)、〈圖3〉(施力方向歪了)、〈圖4〉(下按時沒有保持直線)這些都不正確,會得到錯誤的答案。
…………………………………………………………………………………………………
再用一張實物圖來表示,在圖〈3785〉中,把脈的時候,手指的壓按(切入)方向要正確,圖中只有1是正確的,其他2、3、4、5的把脈方向(切入角度)都是不正確的(5是把到靠近內側,另外還有一條會跳動的小動脈),會得到錯誤的答案,千萬要注意。
…………………………………………………………………………………………………
以下資料於2017/02/18補入
或問:
1. 有些人的脈管很會躲,藏在肌腱旁的,甚至在肌腱下的,就無法直直的往下按。
2. 甚至醫師的左手把左側病人的左手就會跨到中間的肌腱,都是會影響的,只好用問診來確認是否需要修正,可否借問老師如何看待這種情形?
答:
1. 這是受了〝舉、按、尋〞這幾個字的誤導,舉、按、尋是把脈的手法,因為脈管有高、有低、有深埋,所以有浮取(舉)、沉取(按)、撥筋深處左右推尋(尋)之法,所謂的尋,主要是針對〝伏脈〞而言,伏脈伏於筋骨之下,若有若無(深伏而不見,故曰伏脈),卻常常是大實證,這個時候要深按至筋骨處,有時候還不明顯,尚需稍稍左右撥推而更深入探查,方察覺有細微的跳動,謂之尋法,這是察覺伏脈時的專用手法。
但在取一般95%以上其他脈體的時候,則不可使用這種手法,95%以上的其他脈體在取脈的時候,只能與骨面垂直按下,有力就是有力,無力就是無力,粗大就是粗大,細小就是細小,清楚就是清楚,模糊就是模糊,皆誠實記錄即可,不能左右撥動,也不能循著脈管左右來探尋(譬如在上面圖3的D、F左右探尋),否則必然不準,有些醫師有這種習慣,把脈之後,左右撥動,循著脈管左右探尋,一下子60∘角切入,一下子130∘角切入,以為這樣子叫做〝尋〞,但事實上,這個樣子就會發現每次的答案都不一樣,一下子有脈,一下子無脈,到底要以哪一次為準,根本抓不到頭緒,一個人把脈時尚且是如此;如果多個人同時把脈,各自憑著自己的喜好,在脈管上推來尋去,左右探尋,必然10個人把出10種脈象而莫執一衷,這樣子是無法取準的。
2. 醫師的左手把左側病人的左手時,會跨過中間的肌腱來把脈,這是無妨的,只要抓緊〝與骨面垂直角度切入〞的這個關鍵,都是無妨的;像我自己的習慣,就是右手畫脈圖,左手把病人的右手與左手,而把左手的時候,就是一定會跨過中間的肌腱來把脈,這是無妨的。〈圖3798〉
或問:
1. 還有小小孩手的肉較多(蓮藕手),直接取脈都會按壓到肉而感覺不到脈,所以是否可先指尖稍微推開肉層再取脈?
2. 另外似乎只有寸部有旁出另一小動脈,有時在寸部12層取到兩種脈形(如本位滑旁有一細弦)(風寒餘邪?!),不知道只否和此有關?
答:
1. 同上面的第1個問題,不用尋法,照實紀錄即可。但小孩子的手有特殊的把法,請參看:脈理醫理學 21:關於布指疏密的問題 。疊指法、切按法、覆手法。以及脈理醫理學 21.1:小孩的間斷式把脈手法。
2. 這個就是圖〈3785〉中特別叮嚀的5,那一條小動脈要忽略,不能為準啊!
或問:還有反關脈的問題……有些人真的在正常的位置找不到脈,到底是脈動很弱?還是反關呢?
答:請參看脈理醫理學 41:反關斜飛。
或問:最近看了老師幾篇下指的文章,解了諸多疑惑,也有了新疑問。
請教老關於肺位的下指力道該是哪左右哪個圖最為適當?
是碰到皮膚就算第一層肺位,還是要稍稍按下?〈圖3797〉
答:要稍稍按下, 如〈圖3797〉左邊藍色那個為是。
或問:學生想請教佈指的問題。
學生觀察自己脈,在左手關處一直到接近腕橫紋,是第2層浮滑大稍澀〈圖3799〉,可是到橫紋處以及上面一點還沒到掌的區間卻是第3層細虛澀,兩者有明顯的差異。讓我不太確定哪個布指是對的,因為這會影響心肝的定位而且差頗多〈圖3800〉。右手脈則無此問題。
答:
兩個圖都不正確。
〈圖3799〉是按在寸關之間了,脈位不正確,宜向腕大橫紋靠近些,才是正確的脈位。
從腕大橫紋之後開始取寸脈,才是正確的脈位,〈圖3800〉有一半是凸出寸脈之外了,脈位不正確,宜後退些,否則答案會不正確。
或問:外感病人時常於圖中腕橫紋上方有搏動感,請問可以列入外感病的考量脈象嗎?
答:
不管是外感或是內傷病,有時候都可以在腕橫紋的上方發現有脈跳,尤其是當脈象強旺,上溢於魚(魚際)的時候更是如此,但是取脈以寸關尺為主即可,腕橫紋之上的資訊,基本上是忽略不計,腕橫紋上的血管,因為已經開始穿入較深層的肌肉層內了,資訊已經不穩定,所以這個地方的脈象不取,從腕大橫紋後開始取脈,才是正確的脈位。〈圖3801〉
【請參看問答錄 222:學中醫如鍊劍】
【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
【藥王脈學講壇】http://blog.xuite.net/drjychen/tw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