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錄 75:宋本《金匱要略》〝沉滑相摶血結胞門〞的問題
作者:陳建元
或問:老師我要問《金匱要略》〝血結胞門脈即滑〞的問題。
答:我手上金鑑本的《金匱要略》找不到這些描述,您是在《金匱》中的哪一篇看到的?全文是什麼?
回覆:《金匱水氣病篇》〝沉滑相摶,血結胞門〞。
答:找到了,在宋本的才有:
師曰:寸口脈沉而數,數則為出,沉則為入,出則為陽實,入則為陰結。
少陰脈沉而滑,沉則為在裡,滑則為實,沉滑相摶,血結胞門,其瘕不瀉,經絡不通,名曰血分。
【註:摶:音ㄊㄨㄢˊ,集聚結合也。找到的資料很多都誤寫成"搏",音ㄅㄛˊ,雙方相撲打鬥也,在文義上是錯誤的,要注意寫成"摶"才是正確的。】
然後您這條的問題是?
回覆:我想問的是:沉滑相摶血結胞門,則滑脈亦主瘀血乎?
答:
先說結論:滑脈不主瘀血。在這個地方,只有說沉滑相摶,血結胞門,這只是大致上的描述,真正的完全性描述應該是沉滑澀相摶,痰瘀結於胞門。
這個的原文在《脈經卷9,平妊娠胎動血分水分吐下腹痛證第二》中,原文有四條是連在一起的。
1. 師曰:寸口脈沉而遲,沉則為水,遲則為寒,寒水相摶,趺陽脈伏,水穀不化,脾氣衰則溏,胃氣衰則身體腫。少陽脈畀,少陰脈細,男子則小便不利,婦人則經水不通,經為血,血不利則為水,名曰水分。
2. 師曰:寸口脈沉而數,數則為出,沉則為入,出則為陽實,入則為陰結。趺陽脈微而弦,微則無胃氣,弦則不得息。少陰脈沉而滑,沉則為在裡,滑則為實,沉滑相摶,血結胞門,其藏不瀉,經絡不通,名曰血分。
3. 問曰:病有血分。何謂也?師曰:經水前斷,後病水,名曰血分。此病為難治。
4. 問曰:病有水分,何謂也?師曰:先病水,後經水斷,名曰水分,此病易治。何以故?去水,其經自當下。
那這四條放在《脈經卷9,平妊娠胎動血分水分吐下腹痛證第二》中是正確的,因為《脈經卷9,平妊娠胎動血分水分吐下腹痛證第二》本來就是整篇在講婦人病的,那在基礎概論 18:《傷寒論》的由來與偽作這個地方講過,《傷寒論》、《金匱要略》這些書籍,是晉後唐前的不知名的學者,以《脈經卷7、卷8、卷9》為藍本,然後再從《脈經》中挑一些自己喜歡的,然後再編輯出來的書目。
很明顯的,不知名的學者是因為看到〝血分水分〞這些字眼,所以才剪來《宋本金匱要略水氣病篇》中貼的,但其實不太妥當,還是以原文《脈經卷9,平妊娠胎動血分水分吐下腹痛證第二》把婦人病歸在一起討論較優。
水分病、血分病是古代的疾病名稱。
水分病是指婦人先罹患水腫病,然後再經水斷絕的,仲景先師把這種病叫做〝水分病〞,並認為〝水分病〞好治,換成現代語言來看的話,基本上就是罹患腎臟病先出現水腫,然後再停經的,仲景先師認為這種情況好治,因為只要治好腎臟病,經水就會復來。
血分病是指婦人先經水斷絕,然後再出現水腫病的,仲景先師把這種病叫做〝血分病〞,並認為〝血分病〞難治,換成現代語言來看的話,基本上就是罹患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症、垂體腫瘤、腎上腺、甲狀腺疾病之類所引起的閉經,然後再逐漸出現水腫,或閉經、水腫同時出現的,仲景先師認為這種情況難治,又因為在脈象上的特徵是尺脈沉滑,所以仲景先師大致上認為與〝有瘀血在生殖系統上〞脫離不了關係,可惜的是願力無限,但生命有限,也就只能先觀察到這邊就沒下文了。
以2000年後的我們來看,2000年前能觀察到這麼仔細的程度,已經非常不可思議了。尺脈沉滑的話,常見伴隨澀脈,如果又是慢性病的話,當以〝痰瘀互結〞來看待。
【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
【藥王脈學講壇】http://blog.xuite.net/drjychen/tw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