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理醫理學 61.2:藥王脈學重要藥理規則‥‥‥常規的科中給藥劑量表

作者:陳建元

科中給藥劑量表(一)

外 感 病

體 重

給 藥 量

0~10Kg

每次1g,一日5次

10~20Kg

每次2g,一日5次

20~30Kg

每次4g,一日5次

30~40Kg

每次6g,一日5次

40~50Kg

每次6g,一日5次

50~60Kg

每次7g,一日5次

60~70Kg

每次7g,一日5次

70~80Kg

每次8g,一日5次

80~90Kg

每次8g,一日5次

90~100Kg

每次9g,一日5次

100Kg以上

依上述劑量類推

【註】:

◎如有發燒要用石膏退熱,以及另外要用大黃、芒硝攻下的時候,份量另計,皆不包括在上述的劑量之內。

◎如遇嚴重溫病、瘟疫(高燒不退、法定傳染病之類)的時候,給藥量可達上述劑量的2~3倍以上,方易見效。

 

科中給藥劑量表(二)

內 傷 病

體 重

給 藥 量

0~10Kg

每次1g,一日4次

10~20Kg

每次2g,一日4次

20~30Kg

每次3g,一日4次

30~40Kg

每次5g,一日4次

40~50Kg

每次5g,一日4次

50~60Kg

每次6g,一日4次

60~70Kg

每次6g,一日4次

70~80Kg

每次7g,一日4次

80~90Kg

每次7g,一日4次

90~100Kg

每次8g,一日4次

100Kg以上

依上述劑量類推

【註】:

◎遇內傷急症時,給藥量可達上述劑量的2~3倍以上,方易見效。

或問:上述科中劑量似乎比一般中醫診所給的還重一般一日給藥量都在1520g左右,理由為何?

答:

上述的劑量才是真正可以用來治病的標準劑量,原因有二:一個是科中的濃縮濃度,並沒有像藥廠宣稱的那麼濃,自己用科中試了多年之後,自然會發現用藥要達到上述的給藥劑量,藥效才能呼應靈驗。第二是科中這套系統,本來就是從日本複製過來的,在日本的話,漢藥一律都是由西醫師來開藥的,那是在有給西藥的前提下,另外再開幾個方劑來吃保養或吃安慰的,所以開的劑量都很少;譬如感冒的時候先開給西藥,然後再開些川貝枇杷膏、龍角散之類來輔助一下。台灣把科中那套系統從日本複製過來之後,使用的藥量也跟著複製過來而變成一般的常規,但其實那種用藥劑量都在邊緣了(給藥劑量太少,快無效的邊緣了),就是藥物開對了,效果也是很差,反而讓中醫師背負庸醫的罪名,因為要給西醫開方方便的緣故,所以中藥在日本幾乎都是以〝方〞為單位來開藥的(台灣衛生署有一陣子也想立法讓西醫可以開中藥,因為日本能,為什麼台灣不能?),因為在這邊的情況,中藥只是用來陪襯的緣故,所以開的劑量很少。

很多中醫師學中醫學得非常灰心,為什麼學了數十年,連治感冒都成問題,中醫真的那麼難學嗎?其實不是難學,而是不知道台灣經過治時代後,中醫教學系統,本來就是延續日本體系的,它的設計從治時代以來,本來就是陪襯西醫、替西醫服務的而已(治時代,就是一直在想如何把中醫抽精,拿來替西藥服務而已),所以您今天學中醫的時候,要先去認清自己要什麼,如果只是想拿一些古人方劑來試試看,當成吃保養,陪襯西醫可有可無,那現今的系統就是了,但就不能去抱怨中醫什麼病都能醫,但什麼病都醫不好,因為簡易後的西化中醫,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但如果您要的是什麼病都能醫,但又能醫得好,像扁鵲華陀仲景孫思邈金元四大家、葉天士……這類醫師的話,那要學的就完全不同了,要去學古中醫那一套系統才有辦法,使用的劑量也要達足夠的劑量才能辦得到,可以參看基礎概論 45:正統中醫歷代諸家的心法軌跡——你學的是正統中醫嗎?(一)

【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

【藥王脈學講壇】http://blog.xuite.net/drjychen/tw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藥王脈學學術論壇 的頭像
    藥王脈學學術論壇

    藥王脈學學術論壇

    藥王脈學學術論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