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錄 58:關於一些產後用藥問題
作者:陳建元
感謝老師詳細的回答,再提出一些相關疑問:
1. 生產這件事對於產婦的衝擊,主要是身體變虛,所以產婦多虛,故虛熱很容易理解,但如果是產後實熱證的產婦,是否她的實熱是在產前就有的現象?還是有可能因為生產這件事而出現實熱?
答:
主要是體質的問題,有些人天生就是實熱體質的,像歐美人士以牛肉為主食,故很多人生產完後是大喝冰涼、西瓜而無礙的;東方人有很多是產後過補溫熱,補過頭了就變成實熱燥熱,甚至失眠嘴破、煩躁不止的,這種情況也常見。
2. 產後實熱證的處理有無特殊之處?例如劑量、藥物的選擇、或是需佐加藥物?
答:
哪個部脈有實熱就要除實熱,不要預設立場,該怎麼醫就怎麼醫,如藥王脈學重要醫訣醫理醫論補述 6:正統中醫歷代諸家心法軌跡———你學的是正統中醫嗎?(二)這邊的第4條。
3. 如果胞宮是寒瘀,脾脈第三層有實熱,這樣藥可以一起處理嗎?(加入寒涼藥會不會讓入胞宮的溫藥降低溫性?)還是以胞宮寒瘀藥為主,祛脾實熱藥為輔?
答:
藥物各有歸經的不同靶位,同時處理即可。以胞宮寒瘀藥為主,祛脾實熱藥為輔。
4.〝胞宮有瘀〞需處理到什麼時候?以下是我的判斷點:
(1) 肝、腎脈的澀脈消失,是否有些患者因本身其它的問題造成肝、腎脈的澀脈不會消失?
(2) 宮縮痛消失(考慮因虛致痛)。
(3) 惡露無血塊(請問是否完全沒血塊才正常?如伴有黏稠狀惡露是否為瘀?如伴有粘膜樣惡露是否為瘀?)
(4) 惡露的顏色(惡露的變化大部分是鮮紅色 --> 暗紅色或深咖啡色 --> 淡紅色或淡咖啡色,請問需到哪個階段才可以?)
(5) 惡露的量變少(請問有無相對標準?)
答:
以上都是判斷的方式,尺脈的澀脈逐漸減輕或消失、血塊減少、粘膜樣物質消失、腹悶腹痛消失、顏色變淡……,這些都是同時進行的,一般要在2星期~1個月內結束掉。
5. 書上常寫,生化湯也是以此為組方,在〝寒〞的部分,臨床我從脈象上發現產婦在肝、腎脈第三層以下有弦脈的不多,這是我沒仔細摸清楚,還是現在的產婦〝寒〞瘀的比例不多?
答:
產婦多寒的〝寒〞字,在這邊不是指〝實寒〞,而是指〝虛寒〞,在肝、腎脈第三層以下有弦緊脈的是指〝實寒積於肝腎脈〞,而肝、腎脈或是諸脈偏於〝豁大無力〞或〝沉虛無力〞、舌偏淡白的,則算是〝虛寒〞了。
產婦雖然以多寒、虛、瘀為常見,但實熱證或產後外感的也不少,需要觀其脈證,知犯何逆而依法治之,不可先存成見或預設立場才佳。
【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
【藥王脈學講壇】http://blog.xuite.net/drjychen/tw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