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理醫理學 33.7.1:虛脈(二)‥‥‥或問:最近的文獻說二十八脈中的虛脈是屬於寬大的脈形,正確嗎?二十八脈中各種脈形的描述,各家似乎爭議頗多?
作者:陳建元
虛脈是屬於寬大脈形嗎?這要結合臨床來看,並要把前後的脈形摸清楚,自然就沒有問題,二十八脈也不會有爭議,不但沒有爭議,二十八脈還可以像化學週期表排列成一列呢,而不是斷斷續續, 兩兩脈之間毫不相干的二十八脈。若是寫文獻的人自己並不精通脈象(需要有長年的脈象實際經驗),這樣寫出來的東西反而是造成混淆,誤導後學,而造成後學的人又多了一道門檻。
虛脈是寬大的脈形嗎?若回歸到歷代文獻,很多醫家確實是這樣講的,但這僅僅是考古學,只能考證歷代醫家確實是這樣講的,但若用來定義虛脈的脈形,並不妥當,因為虛脈根本沒有脈形。第 3 條講過病譜是連續的,而脈譜則是對應病譜而出來的,所以脈譜當然也是連續的。虛脈的定義應該是→→凡是無力的脈象,就已經算是虛脈,而不論其脈形的大小粗細。換言之,虛脈只是一種力度的單位,單獨的虛脈並不能成脈,必須結合其他的形狀才能成脈,如虛脈(八分之一同身寸)、虛細(小於八分之一同身寸)、虛大(大於八分之一同身寸)、虛澀、虛散。硬度則以小於第 25 條(平脈的標準),包子皮硬度模型以下的硬度,大於按棉花團硬度模型以上的硬度為限。為什麼不能定成寬大的脈形呢?因為如果這樣定的話,那麼像虛細脈、虛澀脈之類的脈形就無法成立了。那又為什麼虛細、虛澀之類的脈形非成立不可?這是因為這樣才能清楚的表示出虛細脈、虛澀脈其實都是帶有虛脈的病機在內。那又為什麼帶有虛脈的病機在內呢?
下面以例子來說明:
注意看一個長期患虛損病的人(各種慢性久病),他的脈象是怎麼連續變化的!由正常脈→→先變為寬大略有力(這是身體的代償期)→→再來如果病因不除,漸漸的脈象就變成虛脈(寬大無力,沉偏氣虛,浮偏血虛)→→再經過一段長時間之後,脈的寬度就會越縮越小,然後就會變成虛細脈→→再不解除病因的話,因脈細血流不暢會產生瘀塞,最後就變成虛澀脈。正常脈→→虛脈→→虛細→→虛澀,這就是變化的過程,這邊可看出傳統理論很明顯的誤解處!虛細脈和虛澀脈都是由虛脈演變而來,所以當然也會帶著虛脈的病機在內(氣虛和血虛),並不會在演變過去之後,虛脈的病機就憑空的消失掉。這表示什麼?這表示傳統的細脈,一般只當成陰虛或陽虛之類的病機來醫,澀脈只當成血瘀的病機來醫,這是不完全的,當補陰虛、補陽虛、或去血瘀的時候,理應也要佐入少量的補氣養血藥才對。同時也顯示如果把虛脈定義為屬於寬大的脈形,那麼虛細脈、虛澀脈這些重要的連貫病機都會被掩飾過去而無法察覺。
在此提出的另一個要點是:在偏於虛脈的情況下,正常脈(平脈)→→虛脈→→細脈→→澀脈,這四脈的脈譜是一直線的。脈譜是藥王脈學提出的概念,在第168條會詳述,脈譜和基因圖譜或化學週期表是相同的概念,能把二十八脈連成一直線,看清彼此前後的關係。在臨床上如果把攻伐的藥一直給一個人服用,就會發現他的脈象是這樣子變化的:平脈→→虛脈→→細脈→→澀脈。相反的,如果把補益的藥一直給一個人服用,就會發現他的脈象是這樣子變化的:澀脈→→細脈→→虛脈→→平脈→→大實脈(補過頭了,生火氣了,氣有餘就是火)。
這在臨床用藥上非常實用,依第 14.2 條黑箱理論與傀儡模型,若是能調回正常的平脈,人體將是處於最正常的狀態,所以,如果脈象是虛澀脈、虛細脈的人,我們給他補益藥,他的脈象就會往虛脈、平脈這個方向走,如果是走過頭了,到了大實脈這邊的話,就是告訴我們補過頭了,這個契機點可以告訴我們,何時是補藥該停藥的時機。又根據臨床的觀察,譬如病人的脈象本來是在細脈這個點上,我們下補藥後,正常的狀況是脈象在一陣子之後,會慢慢的走向虛脈,這樣子是正常的,叫做「虛而受補」。相反的,如果病人的脈象本來是在細脈這個點上,我們下補藥後,結果病人的脈象很快的變成澀脈,這是怎麼回事?這就是因為病人病程已久,導致絡道中有宿瘀阻塞,所以驟下大量補藥之後,反而會因為吸收不良,化成痰濕而更加重脈道的壅塞梗阻,所以脈象反而由細脈而變成不通達的澀脈,這就像一棵新種的樹苗,根部尚未發達,雖然灌進大量的水或肥料想滋潤它,反而造成爛根的現象,這種情況叫做「虛不受補」,解決的方法是——先化痰去瘀,然後再用補藥。另外一種情況是下補藥之後,病人的脈象由細脈直接跳成大實脈,這也是虛不受補,但是又多了一個病機,在壅補化成痰濕之後,身體為了把痰濕除去,所以代償性的把代謝的能量提高了(化火的意思),解決的方法是——先清熱化痰去瘀,然後再用補藥方能順利進入。
【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
【藥王脈學講壇】http://blog.xuite.net/drjychen/tw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