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錄 121:氣虛血虛,脈的浮沉問題。虛不受補,去痰瘀藥的問題。
作者:陳建元
想請教老師兩個問題:
1. 沉偏氣虛,浮偏血虛→→我在跟診時,我的老師告訴我沉是血虛浮是氣虛,是不是學生有什麼地方沒弄懂,請老師指點。
2. 在第 33.7.1 條中,有說用補要先「化痰去瘀」,在跟診時真的有好多人虛不受補,想請教老師化痰去瘀的藥有哪些呢?
答:
1. 沉偏氣虛,浮偏血虛→→我在跟診時,我的老師告訴我沉是血虛浮是氣虛,是不是學生有什麼地方沒弄懂,請老師指點。
第一階段→→→沉偏氣虛,浮偏血虛,為什麼呢?因為氣虛的時候,容易生寒氣,故脈會下沉,陽氣不足,脈鼓不上來,故也下沉。血虛時,容易生熱,故脈會上浮,陰不足,陽亢則升,故脈上浮。冷降熱升,自然的道理也。
第二階段→→→但日久之後,則不一定,為什麼呢?因為日久氣虛必兼血虛(因為氣生血,氣不足則血生化不足),血虛也必兼氣虛(因為血載氣,血不足,則能運送的氣量也減少)→→→所以日久脈浮大無力者(四診合看,兼問病程多久,兼看面色蒼白帶寒,面紅枯燥帶熱),以氣血兩虛偏血虛下藥,日久脈沉大無力者,以氣血兩虛偏氣虛下藥。
另外有些特殊狀況,或大出血,或急症元氣暴脫,脈沉浮不定,或氣陽虛極而脈浮大無倫,此是險症,氣陽虛極脈當沉,今反暴出,是臟腑元氣外脫,比脈沉更險,宜大劑獨參 + 固脫藥。或大出血後,脈不但不浮(血虛有熱脈當浮),反而沉微欲絕,此是氣隨血脫(氣附在血上面,血液大量流失,則氣隨血去,該熱的也不熱了,脈反而因為氣陽大量流失,脈沉微而發冷),氣血皆去而人欲脫,血有形,不能速生,況且是氣血兩失,亦宜先益氣陽,大劑獨參 + 製附子 + 固脫藥 + 黃耆之類(生舉),待險境過,再氣血兩補可也。
2. 先化痰去瘀,在跟診時真的有好多人虛不受補,想請教老師化痰去瘀的藥有哪些呢?
虛不受補,痰瘀堵在哪一個經絡並不一定,通常會下些去痰瘀藥,但這只是大概。最好是由脈象中找出正確堵在那部經絡,藥有專攻,效果才佳,藥物找藥物學即可,一般裡面都有詳細記載歸經各部臟腑的去痰瘀藥。
【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
【藥王脈學講壇】http://blog.xuite.net/drjychen/tw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