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錄 78:洪脈滑脈的關係
作者:陳建元
(問題由第 33.12.1 條 黏脈 (二)‥‥虛脈、黏脈、洪實脈三者的關係而來)
陳老師您好:
您提到滑脈拿掉水濕便為洪脈,您拿掉的意思,是指熱將水濕蒸騰,迫汗外出而出現如陽明經症之大汗出脈洪大嗎?
您的洪脈,等談各論時再求教。謝謝 。
答:
不是。滑脈拿掉水濕便為洪脈是在描述這兩種脈的關聯性。
滑脈=火熱+水濕=痰 洪脈=火熱
所以在病機上的組成上,滑脈拿掉水濕便為洪脈。
這邊講的是如何透過脈象和藥物來操控人體。
把到滑脈→→如果單下利水藥拿掉水濕→→就會變成洪脈。
把到洪脈→→如果單下滋陰藥增加水濕→→就會變成滑脈。
或問:您好,我想請問一下,傷寒論曾說〝血獨盛者為滑〞,是否單純水濕就足以構成滑脈條件,而不需要火熱?另外根據〝氣獨盛者為強〞,若輕放在脈上感覺很明顯的跳動(甚至肉眼就看的到跳動),但稍微輕按就無,這樣算是浮洪還是浮強呢?或是有其他形容詞?
答:
傷寒論曾說〝血獨盛者為滑〞,是否單純水濕就足以構成滑脈條件,而不需要火熱?
→→→這些句子都是《內經》中,陰陽要平衡的概念。單純只有水濕,不會構成滑脈,而是構成緩脈,若是人體機體尚強健,為了要排除多餘的水濕,必然發憤相抗,這時,火氣就來了,所以說在病機的相關聯性上,和脈與脈之間關聯性的探討上,滑脈減去火熱則為水濕,水濕加上火熱則為痰(滑脈)。這對臨床上有實用性,也就是說,臨床遇到水腫的病人,脈滑者會比脈緩者好治,因為基本上,脈緩者相較於脈滑者,是表示身體的反抗機制不強(正氣虛,不足以化火)。
血獨盛者為滑→→這句話要理解成,氣血兩者要平衡,若是血稍稍過多,尚不失為血旺不病之人。若是血再多些,超過了氣能支配的範圍,則這些失去被氣支配的血,則變成我們所說的「痰濕」,這是一種病理產物,表現在脈象上,就是滑脈或緩脈,表現在舌上,就是胖大苔膩。
氣獨盛者為強→→這句話和血獨盛者為滑相反,這邊的病理機理狀態變化,是指氣血不平衡,當氣強過血時,因為血是用來載氣的,現在血少,則氣就多餘了,氣是一種動力,氣過強時,就會亢奮,脈的鼓動則會太過大力而強硬,表現在外體則舌紅、面部表情豪氣,說話多、快速、聲音大,所以說氣獨盛者為強。
若輕放在脈上感覺很明顯的跳動(甚至肉眼就看的到跳動),但稍微輕按就無,這樣算是浮洪還是浮強呢?
→→答:概念不一樣。要看這個人的胖瘦和其他兼症。或是感冒而已?或是體瘦之人陰虛脈浮?或是病重之人虛脫?都可以有這種脈象。浮洪至少要脈的鼓動範圍,橫跨2~3個脈位的範圍以上,才叫浮洪,只在一個脈位,輕按則無,不算是浮洪。
【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
【藥王脈學講壇】http://blog.xuite.net/drjychen/tw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