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理醫理學 3.2:學習脈診要避開幾個盲點(一)‥‥‥把脈診完全神話
作者:陳建元
熟悉脈診在處方上有著極大的優勢,如果說診斷中有70%的比重是放在脈診上,這是不為過的,但如果是把脈診太過神話,這又是一個盲點。
什麼樣是太過的神話,譬如說脈診完全不需配合問診,這完全不是事實,知道脈理醫理學 56:一脈多葉等脈診的原理之後,就知道這是誇大了,醫師把脈不問病人就能開藥是不合邏輯的,譬如精通脈診之後,你可以從脈象上知道病人有高血壓有糖尿病,但你還是要問病人,苦病人所苦的地方優先處理才對,而不可能包治或單憑脈象就下藥,這不合邏輯。脈診上雖然發現病人有高血壓有糖尿病,但說不定今天病人想找你醫的問題是香港腳,而不是高血壓或糖尿病,優先處理和治療病人所苦的地方,這點是避不開需要與問診相配合,所以不可能把完脈醫師就低頭不語就這樣下藥的,這是不合邏輯的。傳說有些醫師禁止病人開口說話,就憑脈象來下藥,這是說不通的,以前面的例子來看,你怎麼知道病人是想先醫香港腳還是高血壓?又譬如之前吃了誰的藥,效果又如何,這也不是脈診可以管轄的到的範圍,這也是要配合問診的。有時候我們會發現完全不問診就開藥,這不是不問診,而是可能病人早就是老病號,該問的早就問光了。
譬如病人脾脈肝位甚緩,或許可以知道病人會有濕疹的問題,但濕疹位於何處?範圍有多大?基本上在脈象是顯示不出來的,原因在於濕是濕疹的主因,知道脈濕可以推測有濕疹,但一個人的全身皮膚,或許有天生比較弱的地方,或許有工作上所造成比較不通風地方,這些比較有問題的地方一般會先發病,關於這些地方也是要配合問診才容易知道,這在脈診上並不會有資訊。
另外有些現代的病名分類並不嚴謹,名稱的不同有時只是分類上的方便,並不是在機理上有著嚴格的區別,譬如過敏性鼻炎(找得出過敏原)與血管運動性鼻炎(找不出過敏原),濕疹與異位性皮膚炎(有家族性或兼其他過敏表現),這些基本在脈象上的表現是一致的,不同的名稱只是分類的方便,當然在脈象上是相同而無法區分的,只能用問診以兼症的表現來區分不同的病名。
一個正常人,拿把小刀在皮膚上劃一個小傷口,再注意觀察脈象,會發現脈象完全沒變化,直到劃的傷口越來越大,等到大量出血時,脈象就會開始劇烈的變化了,這代表什麼?這代表對身體無威脅性的小傷小瘡,身體並不需要大費周章的調整脈象的情況去應付它,相同的,身體既然不調整內在的情況,脈象也就無變化,所以基本上這些小傷小瘡也是不會顯示於脈象上的,這個部分也是要用問望診來配合才能正確的定位。所以基本上在脈象上的規則,是越大的病越有生命威脅性的疾病越容易顯示在脈象上,越小的病越無生命威脅性的疾病越不容易顯示在脈象上(或者小傷小瘡這類的就不顯示了)。
舉例來說,網路上說某個神醫不待病人開口,脈象一把,就知道這個病人的左邊屁股上,昨天晚上被蚊子叮了一個小包,右邊的屁股被叮了三個小包,這是胡扯的。但相反的,一個癌症的病患,在脈象上則很容易顯示,甚至機器尚未能檢查出來的0.5~2年前,在脈象上就已經漸漸的顯示出來了,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人體對於突變細胞的管控,至少有3~4道的防禦關卡,除非是致癌物質的毒力甚強,能在短期間內導致3~4道的防禦關卡完全破壞,否則癌變的過程絕對是個慢性的過程,3~4道的防禦關卡的漸進突破需要有一段長時間的癌前變過程,在脈象上的相對應,也同時會發現身體對於某些臟腑的管控力越來越弱,也就是說管不住了(相對應管控機制失靈了),就像中央政府的力量不夠強,亂民就起來了(突變),這個過程機器是檢查不出來的,但在脈象上卻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整個過程的演變。
【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
【藥王脈學講壇】http://blog.xuite.net/drjychen/tw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