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分享區 24:學術與技術不同,再講清楚一點
陳老師您好,您在這邊講說技術與學術不同,https://yawwang.pixnet.net/blog/post/170303050
我聽了很震撼,好像學校教的東西,有很多的不足,但是又有一些懵懂,學校不是要培養中醫師嗎?不是要教我們中醫的技術嗎? 為什麼僅是學術? 您是否可以再講詳細一些。
答:學校的時間不夠用啦,第一年通科熟悉熟悉環境很快就過了,再來西醫的學科占掉一半以上的時間,剩下兩三年的時間,中醫也僅能初步認識,也就學術上的講一講就畢業了,哪有時間講技術?
病人感冒怎麼辦? 用葛根湯,病人頭痛怎麼辦? 用川芎茶調散,病人虛弱無力怎麼辦? 用四君子六君子。
吃了有效就好,吃了沒效呢 ? 吃了忽好忽壞呢 ? 吃了之後前兩天好轉,然後又變壞了呢? 吃了反而變壞呢 ? 請問這些是什麼緣故 ?又該如何處理呢 ?
病人感冒用葛根湯、病人頭痛用川芎茶調散、病人虛弱無力用四君子六君子,這個叫做學術。
吃了沒效、吃了忽好忽壞、吃了之後前兩天好轉,然後又變壞了、 吃了反而變壞,能教你為什麼會這樣子、能解答這些困境的是技術。
所有的書本,能記載的都是僅到學術,某病用某方而已,沒辦法記載技術,也即沒有辦法記載用藥之後,後續的各種變化與處理,為什麼呢? 因為後續的變化實在太多,族繁不及備載,而且沒有等到實際上碰觸到了,講了也難以理解。
這就是我一直在強調的,學中醫一定要找人學找人帶,否則學不起來,學校畢業後會什麼 ? 病人感冒用葛根湯、病人頭痛用川芎茶調散、病人虛弱無力用四君子六君子,就是像這樣子的粗淺認識而已。
畢業臨床之後,遇到的卻是吃了沒效、吃了忽好忽壞、吃了之後前兩天好轉,然後又變壞了、 吃了反而變壞,……之類的問題一卡車,是方向不對 ? 比例不對 ? 劑量不對?還是用藥的順序不對呢 ? 是要整方換掉 ? 還是換其中的一兩味藥就是解答了 ?又譬如患者同時有很多的症狀與疾病,哪一些要先處理 ? 哪一些要放在後面 ? 哪一些可以合併 ? 哪一些不能合併 ? 這都需要有人帶有人教,你沒有再找人學習,沒有再找中醫達人當靠山,幫你解開各種遇到的疑惑,整個就是卡死在那邊,想破頭也想不出來,這樣子醫術要如何進步呢 ?不但大病、中病、小病治不了,就連吃保養都開錯,地位比護士還低。
我這樣子講您應該理解了才是。
【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
【藥王脈學講壇】https://yawwang.pixnet.net/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