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概論 39:濫用溫藥、補陽藥,陽長則陰消,陽旺陰盡則成仙的迷思

作者:陳建元

或問:最近流行〝排寒〞之說,這個方法行得通嗎?

答:

寒有表寒、虛寒、實寒之殊,又有肺系寒、脾系寒、肝系寒、心系寒、腎系寒、內外表裡經絡寒之不同;表寒宜解宜攻伐;虛寒宜溫補;實寒入內宜溫散剋伐或攻下,治法並不相同,甚至冰炭相反,宜加分辨,不可混淆,豈能用一詞〝排寒〞含混帶過。

近代中醫自我閹割,不學把脈,不學看證,四診不通,更不會辨病與治療疾病,只會模仿西醫,但又不模仿西醫的真髓與精神,而是跑去模仿西人吃漢堡、穿西褲的表面功夫而已,便自以為高人一等,高興得洋洋得意;譬如以為中藥就是西藥,用使用西藥的概念來使用中藥就可以了;又譬如把傳統脈法廢掉,然後異想天開的把解剖圖畫在寸關尺上,弄出個莫名其妙的〝全息脈法〞,便以為是模仿西醫解剖學的真髓了,既不靠譜又非實情,也是荒唐鬧劇而已。

尤其對日本盲目崇拜,日本人講什麼就跟著講什麼,全然無思考的能力,日本人的養生保健書籍,亂寫的一大堆,以偏概全,想到什麼就寫什麼的更多,大師撿到了不加思索便跪下去拜,人出書說〝溫熱療法〞、〝泡湯治百病〞、〝體溫決定一切〞……,又說〝乾薑溫補治百病〞,大師趕快附和,說所有的癌症都是太冷而已;大師李○也趕緊附和,說天下病唯陽虛而已;其他大師我看你,你看他,他又看我,趕緊附和跟上,以免跟不上潮流,於是天下唯寒病、排寒、溫補之說大暢其流,結果弄出了許多流弊,幾個帶頭的醫死了自己,又逐漸退了溫度,近代的中醫,基本上就是盲目追逐日本民俗療法的小跟班,日本打個噴嚏,就一定要跟著起舞十數年還不會罷休。(譬如五行蔬菜湯抗癌,騙局十幾年前在日本早就被揭穿了,當事者被捕了,受牽連者也離開政治舞台,我們這邊還當成寶物。)

其實,治病哪有那麼簡單,有那麼簡單的話,不如藥肆裡面的解表、清熱、解毒、活血、燥溼、利水、通絡……諸藥通通收掉,只留幾帖附子、乾薑、肉桂之類的補陽方子,不必把脈、不必看證、也不必知道病源病因,人人皆可通用,百病皆可通治,豈不皆大歡喜,落得輕鬆愉快?

《聖濟總錄》云:「一陰一陽謂之道,偏陽偏陰謂之疾,不明乎道,未有能已人疾病者,世人貪餌藥石,惟務酷烈,非徒無益,反傷和氣,身體欲無疾病,求其陰陽適平而已。」

《藥師本願經講記》云:「一日,普賢善財入山採藥,凡能為藥之草木,皆可採來。而善財踏遍山岩,徒手而歸。詢之,則言滿山皆藥,無從採起。普賢又命入山,將非藥者採來。善財依然空手而歸。再詰之,則見滿山,又皆非藥,亦無從採起也。此其從是藥之心視之,故滿山皆藥;從非藥之意看之,故滿山皆非藥。是知藥與非藥,全在醫生之得當與否,得當則砒霜亦可為藥,不得當則人參亦能死人。」是知天生百藥,乃為療治百病而設,懂藥性,識脈證,則滿山皆藥可用;不懂藥性,不識脈證,說什麼滿山遍野找不到藥,唯附子、乾薑、肉桂可用,遠矣。

《雜阿含經》中說:「有四法成就,名曰大醫王者。何等為四?一者善知病。二者善知病源。三者善知病對治。四者善知治病已,當來更不動發。」亦即,能正確地診斷疾病、知道發病的原因、知道用何種方法或藥物醫治疾病,而且將疾病治癒後便不會再復發

 

或問:最近常聽養生專家說要多吃乾薑、附子來養生;也有所謂的火神專家,用藥專開乾薑、附子之類的藥物,傳說可以治療百病,此法可行嗎?

答:

僅憑臆測猜想,用藥無據,必有亂吃偏方偏盛偏虛之弊。

《鄭欽安‧醫法圓通》說:「陰陽務求實據」,實據即證據也,中醫用藥是憑證據,而不是憑猜測妄想,先有診斷後有用藥,沒有診斷,何來用藥?平者不病也,平字之診,在兩手寸關尺脈是也;諸脈皆平脈者,不病也;諸脈一失其平,太過是病,不及也是病,過與不及,皆是病也;若是陽虛不及,用乾薑、附子補陽自是合拍;若是陰虛不及,用乾薑、附子補陽則陰分更虧,虛火更旺;若脈象太過,用乾薑、附子補陽則是火上加油而火毒旺盛;若是外感實邪未盡,用乾薑、附子補陽則斂邪入內,變生諸病,此皆沒有辨證,憑猜測亂用藥的弊端。

《聖濟總錄》云:「一陰一陽謂之道,偏陽偏陰謂之疾,不明乎道,未有能已人疾病者,世人貪餌藥石,惟務酷烈,非徒無益,反傷和氣,身體欲無疾病,求其陰陽適平而已。」

古來有人曲解《易經》、道書,說什麼陽旺則陰自生,陽旺則陰自從;又說陽則生,陰則死,故一些無知矯情的人,便以為無事溫補可以增長壽命,甚至陽長陰消,陽全陰盡則可以成仙,結果此舉造成無數人的死傷。自古以來貪好藥石溫補的弊端,不曾間斷過,現代人溫補,還只敢用乾薑、附子而已,算是小咖而已;古代還要加用硫磺、鐘乳石、硃砂……等烈物,結果十吃九死,不是短命就是殘廢,就是朝的皇帝,也有一半以上是死於〝丹石毒〞,歷代醫典中皆有記載,耳提面命不可服用,千萬留意。(古代道書上所說的陽長陰消,陽全陰盡,指的是人的心性修為,要修到大公無私、能為公忘私、願意犧牲小我來完成大我的境界,方可謂之仙人之境界,並不是在說吃什麼補陽藥品就可以成仙的意思。陽者,圖謀利益眾人之大事;陰者,只顧個人溫飽之私事。)

《貌似古方欺人論》:「乃近世之醫,動云傚法漢方,藥止四五味,其四五味之藥,有用浮泛輕淡之品者,雖不中病,猶無大害。若趨時之輩,竟以人參、附子、乾薑、蒼朮、鹿茸、熟地等峻補辛熱之品,不論傷寒、暑溼,惟此數種輪流轉換,以成一方,種種與病相反,每試必殺人,毫不自悔,既不辨病,又不審藥性,更不記方書,以為此乃漢人之法。嗚呼!今之所學漢人之方,何其害人如此之毒也!其端起於近日之時醫,好為高論以欺人;又人情樂於溫補,而富貴之家尤甚。不如是則道不行,所以人爭傚尤,以致貽害不息。安有讀書考古,深思體驗之君子,出而挽回之,亦世道生民之大幸也!」————醫學源流論‧徐靈胎

《劫劑論》:「世有奸醫,利人之財,取效於一時,罔顧人之生死者,謂之劫劑。劫劑者,以重藥奪截邪氣也。夫邪之中人,不能使之一時即出,必漸消漸托而後盡焉。今欲一日見效,勢必用猛厲之藥,與邪相爭;或用峻補之藥,遏抑邪氣。藥猛厲,則邪氣暫伏,而正亦傷;藥峻補,則正氣驟發,而邪內陷。一時似乎有效,及至藥力盡,而邪複來,元氣已大壞矣。如病者身熱甚,不散其熱,而以沉寒之藥遏之。腹痛甚,不求其因,而以香燥禦之。瀉痢甚,不去其積,而以收斂之藥塞之之類,此峻厲之法也。若邪盛而投以大劑參附,一時陽氣大旺,病氣必潛藏,自然神氣略定,越一二日,元氣與邪氣相併,反助邪而肆其毒,為禍尤烈,此峻補之法也。此等害人之術,奸醫以此欺人而騙財者十之五。庸醫不知,而傚尤以害人者,亦十之五,為醫者可不自省,病家亦不可不察也。」————醫學源流論‧徐靈胎

「今夫病之寒熱,有表裡之分焉,有疑似之別焉,有淺深、主客之攸殊焉。其於似熱症者輒投涼劑,豈知凡感於寒則為病熱,寒郁則熱盛,須溫以解者,而涼劑直利刃矣;於似寒症者輒投暖劑,豈知食重內蒸,熱極反寒,六脈全伏,須下以解者,而暖劑尤利刃矣。更可駭者,不論其人之形氣與天行之節候、致病之根源,而擅用桂、附、人參,以為能用貴藥者為通方、為老手,而不知殺人於三指,而卒不自認其罪者,莫若此等庸醫之甚也,余撫粵未及三載,而聞醫之殺人者不可計數。」————辨證錄‧陳士鐸

 

或問:我是久年的牛皮癬患者,看到這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7r7xYY4j6w&feature=youtu.be

請問可以用乾薑來治療嗎?謝謝您。

答:

找會脈證的醫師來治療,不要看民俗療法自己亂弄。那個外候的特徵,一看就知道是〝魚鱗癬〞,而不是牛皮癬。

世間百病,可以用風、寒、暑、溼、燥、火、熱、氣、血、陰、陽、痰、……30幾個病機字來概括【參看脈理醫理學 49:藥王脈學重要病機概念‥‥‥百病不離30字病機,能辨明病機自然有藥】,世間百病的本質,有偏於外感風寒的,如普通感冒、過敏性鼻炎……之類;有偏於溫毒的,如流行性感冒、登革熱、日本腦炎……之類;有偏於血瘀的,如外傷跌撞、手腳扭傷、內傷乾咳……之類;有偏於痰結的,如痛風、癲癇、高血脂……之類;有偏於火毒的,如癰腫、丹毒……之類;有偏於本虛標實者,如癌症、心肌梗塞……之類;有偏於燥病的,如乾燥性鼻炎、乾眼症、燥咳;也有偏於寒病者,如類風溼、硬皮病、魚鱗癬之類,……。

因為魚鱗癬偏於寒病,本來就是使用乾薑、附子、肉桂、桂枝……這類的溫藥來治療的,所以才會有效果;乾癬的大宗則是陰血燥而痰瘀毒結聚,誤用溫補治療,冰炭相反,必然耽誤病人加重病情,不要張冠李戴。

 

或問:但是我看大陸的排寒治療,也是有痊癒的病例,這又如何解釋?

答:

當然會有痊癒的病例,風、寒、暑、溼、燥、火、毒、瘀……30餘字,寒病畢竟是重要的病機之一,一個醫師如果一天治療20個人,痊癒的就算只有1個,撐住的1個,其他18個都惡化,那一天就有2個案例可以拿出來說嘴:一個月就有60個案例可以說嘴;一年就有720案例可供說嘴,隱瞞大量無效的案例不要提,僅720案例用來說嘴,人人皆可為大師,以這720案例來看,講出來是嚇死人;但若是以分母來看,說出來則是笑死人。

古代真正的醫術,要的是普遍的有效,是期望來看病的都有效,無效是我的責任;而今天所謂的醫術,則是守在某一個角落,以待瞎貓碰上死老鼠,使用的手法是:

1. 透過政治手段,控制中醫總人數的的數量,這樣子大家都有飯吃。

2. 標榜自己是醫聖門生、仲景傳人來自抬身價。(其實千年以來,《脈經》中的仲景文,早已經是祖書,凡稍有涉獵醫道者,何人不讀?何人不看?這種標榜完全是偽命題;更何況後才出現的《傷寒論》、《金匱要略》,本來就是從《脈經》中把原文抽出,參考《千金方》中新的六病排列法,再擴充編出來的書籍,追溯本源,這些書籍本來就是脈書,唯有從脈學切入,才能看清楚本來面目。所謂的熟習仲景醫術者,那是要會診斷,要會把脈,要會四診合參的;而如今所謂的經方家、仲景醫學,根本不是那回事,而是日本古方派〝西化中醫〞的追隨者,也即〝中皮西骨〞的中醫,也即看日本人古方派領導人吉益東洞怎麼喊,就跟著跪拜跟著喊的意思,日本所謂的經方家〈中醫裡面沒有經方家這種說法〉,這些醫師基本上都不會把脈,不會四診合參,只是模仿西醫用藥,依照患者的症狀,選一些中醫方劑來使用而已,也就是把中醫的方劑,當成西藥來使用而已,便大言不慚的把仲景搬出來自我臉上貼金打廣告,用消費醫聖的方式來自我抬高身價、招徠客戶〈日本的經方,目前都是由西醫師來開立的很多人遊學日本,喝過一些日本便感動得不能自已,鼓吹要模仿日本的經方家、中皮西骨才是進步何不一次到位,直接模仿日本把中醫全面廢掉,一律由西醫來代開中藥即可,不是比較快?〉,這完全是兩回事,不可不辨。【請參見基礎概論 21:日醫吉益東洞率先西化中醫,後代起而倣傚,造成今日中醫的全面沒落】)

3. 無診斷的能力,只好守在一個角落,或是只知道溫陽;或是只知道活血化瘀;或是只知道消炎清熱解毒,然後透過大量的廣告或上電視,增加曝光率招徠客戶,客戶中一定有某個小比例是剛好瞎貓碰上死老鼠,剛好對上自己所守的那個方法,這些人則留下成為基本客戶,其他人無效則自動離開,小比例沒關係,只要廣告打的夠多、時間撐得過久,還是會培養出一大群同性質的病患來追隨,這就是現代所謂的〝經營術〞比〝醫術〞重要的緣故(廣告打得好,荷包賺飽飽),因為古代廣告難打,現代則容易多了。(現在流行的溫陽、排寒,那不是永久性的,只是暫時性的流行而已,中醫界的這種流行,大抵上是以1520年為一個基數在輪替,目前這個基數是流行溫陽、排寒;但上個基數是流行〝活血化瘀、衡法〞,也就是說活血化瘀,保持各經絡組織的暢通之後,何病不除?聽起來也有道哩,所以那個時候,人人都在活血化瘀;上上個基數則是流行〝清熱解毒、消炎〞,因為比較早期,與西醫的接觸方興未艾,西醫動不動就說發炎,所以動不動就清熱解毒,模仿西醫來消炎,聽起來也有道理,所以那個時候,人人都在清熱解毒。)

正確的治療,來自於正確的診斷,古代真正的醫術,研究的不過診斷與治療這兩個項目而已,這兩個項目互相關聯,不可分割,缺少任何一個,都不是真正的醫術。

《雜阿含經》中說:「有四法成就,名曰大醫王者。何等為四?一者善知病。二者善知病源。三者善知病對治。四者善知治病已,當來更不動發。」亦即,能正確地診斷疾病、知道發病的原因、知道用何種方法或藥物醫治疾病,而且將疾病治癒後便不會再復發。

以這些要求來看的時候,醫師要有診斷病人疾病的能力,要有診斷病灶在哪裡的能力?要能診斷臟腑的寒熱虛實如何?要能知道預後如何?可治不可治?病人最喜歡問醫師的,不過幾句話而已:醫師我怎麼了?醫師我哪邊出問題了?我這些問題嚴不嚴重?好不好治?這些都是病人的基本需求;相反的,這也表示您所學的中醫術,如果是正確的話,必然配備有這些完整的診斷系統,讓您可以去解答病人的種種疑惑,否則是不足以稱為懂醫術的,也表示僅學到〝偽中醫〞而已。

而今的所謂大師又如何?當病人問:醫師我怎麼了?醫師我哪邊出問題了?我這些問題嚴不嚴重?好不好治的時候,不是一問三不知;就是說我們中醫沒有在講這個的;會耍一點心機的,就裝得很兇,用力的罵回去,以威嚇患者的姿態,迫使患者不敢再發問;有的則辯稱中醫沒有在講西醫名詞的,但是中醫的名詞,一樣是病人發喘,到底是息賁、外感餘邪、燥咳還是哮喘?一樣是乳房有硬塊,到底是乳岩還是乳癰?一樣是頭痛,到底是外感、真頭痛、還是一時性情緒上的肝火氣旺?大師一無所知也不會分辨,這樣的情況,真的不能說懂醫術,以現代的這些情形來看,中醫的薪傳,確實是出現斷層了。

 

或問:但是也有聽過排寒治療,全面都有效的說法,這又如何解釋?

答:

無診斷的能力,只好守在一個角落,或是只知道溫陽;或是只知道活血化瘀;或是只知道消炎清熱解毒,然後透過大量的廣告或上電視,增加曝光率招徠客戶,客戶中一定有某個小比例是剛好瞎貓碰上死老鼠,剛好對上自己所守的那個方法,這些人則留下成為基本客戶,其他人無效則自動離開,小比例沒關係,只要廣告打的夠多、時間撐得過久,還是會培養出一大群同性質的病患來追隨,這一大群同性質的病患自然有效。

治好是治好,治壞就瞎說是排病反應,所以治好是治好,治壞也算治好,依照這種神邏輯,當然全部都有效。

【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

【藥王脈學講壇】http://blog.xuite.net/drjychen/tw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藥王脈學學術論壇 的頭像
    藥王脈學學術論壇

    藥王脈學學術論壇

    藥王脈學學術論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