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經卷七:病可發汗證第二(第17條)

作者:陳建元

說明:《脈經》第七卷第2章:可以使用發汗法的脈證

1. 大法,春夏宜發汗。

說明:

大原則上,春夏天氣溫暖,容易發汗,所以更適合發汗法;此處的宜發汗,是指春夏季節氣溫高,更容易發汗的意思,並不是指只有春夏季節才使用發汗法,秋冬季節就不使用發汗法的意思;大陸很多地區冬天會下雪,嚴寒則毛孔緊閉,解表藥要加大劑量;台灣秋冬不太冷,沒有這種困擾的存在,這條活看即可。

2. 凡發汗,欲令手足皆周至,漐漐一時間益佳,但不欲如水流漓。若病不解,當重發汗。汗多則亡陽,陽虛不得重發汗也。

說明:

凡是使用汗法解除表證的時候,要注意患者的流汗情況,以周身包括手足的皮膚,短時間內摸起來稍有濕潤為準;不可以發汗過頭滿身大汗。

使用汗法,如果疾病沒有解除的時候,當複查脈證,仍是表證為主者,可以加重解表藥物的劑量。

發汗過頭會導致人體電解質不平衡,病人會開始出現虛弱惡寒的亡陽表現,這個時候更不可以過用發汗法。

3. 凡服湯藥發汗,中病便止,不必盡劑也。

說明:

使用解表汗劑治病的時候,疾病痊癒後就可以停止藥物了,不一定要全部喝完。

這個意思是說:譬如外感的時候,醫師開了7天的藥劑,結果吃到第2天的時候,疾病已經痊癒,這個時候可以再多吃12天的藥劑來肅清餘邪,但不必把7天的藥物全吃完,因為全吃完就發汗過頭了,身體反而覺得有些疲乏虛弱。

所謂的中病(痊癒),必須比對脈證來做確認的動作,有時候是外候不明顯了,但是脈象上仍然有外感餘邪的脈象,這個時候仍需服用藥物來肅清餘邪,以免過早停藥又死灰復燃。

所謂的中病,不是指打中疾病,痊癒一半便停止服用藥物的意思,〝治外感病如將,治內傷病如相〞,治療外感必須斬草除根,痊癒一半便停止藥物的話會死灰復燃。

4. 凡云可發汗而無湯者,丸散亦可用,要以汗出為解,然不如湯隨證良。

說明:

凡是需要發汗解表的病人,使用水藥最佳;如果沒有水藥的話,使用生粉做成丸、散也可以,總之,能順利發汗解表的就行了,但是丸、散不如水藥優良,因為水藥可以跟著病人的脈證變化而隨時變化用藥,但是固定成丸散之後,各味藥物的比例就被僵化住,沒辦法隨時變化了。

古代醫療使用水藥為主,但若是藥材資源不足的時候(譬如戰亂年代藥材缺乏),則改用生粉丸散或〝煮散〞都可以(生粉丸散或煮散的話,劑量約水藥的13左右,就可以取得同等的效力)。

現代則有水藥濃煎後,噴粉為科中濃縮顆粒,類似水藥的功用,當然也是可以,但一樣要單味加用,類似水藥可以隨時靈活通變為佳。

5. 太陽病,外證未解,其脈浮弱,當以汗解,宜桂枝湯。

說明:

太陽病的概念請參看基礎概論 20:六病的探討

太陽病,鼻塞咳嗽頭痛、身體骨節疼痛、惡風寒等外候尚未完全解除,諸脈一片虛弱中而肺脈或脾脈或心脈特別浮起來,這是外感或外感餘邪尚在(脈圖如〈圖3466。肺系風寒外感〉、〈圖3467。肺系風寒外感、脾系風寒外感〉、〈圖3468。肺系風寒外感、心系風寒外感〉、〈圖3469。肺系風寒外感〉、〈圖3470。肺系風寒外感、脾系風寒外感〉之類),用藥的方向是隨證補益諸脈的虛損為主,解掉肺脈或脾脈或心脈的外感為輔,藥物配伍參考桂枝湯。

 3466脈經卷7   病可發汗第2  1~8.JPG - 新相簿
3467脈經卷7   病可發汗第2  1~8.JPG - 新相簿
3468脈經卷7   病可發汗第2  1~8.JPG - 新相簿
3469脈經卷7   病可發汗第2  1~8.JPG - 新相簿
3470脈經卷7   病可發汗第2  1~8.JPG - 新相簿
 

最常見的外感風寒,基本上又可以成兩大類型:一個類型是患者正氣充足,脈象能聚成浮弦緊脈以抗風寒外邪,表示病人的正氣尚足,故可用麻黃湯之類的攻大於補,攻藥多補藥少的配置;相反的,另一個類型是脈象虛而浮或浮數無力,表示病患的正氣不足以聚成弦緊脈以抗風寒外邪,故脈象散開而虛,當用桂枝湯之類,桂枝湯的配置,是補大於攻,補中帶攻,這是傷寒論中探討太陽病用藥的兩大類型與範例,必須熟悉之;至於鼻塞、鼻水、咳嗽、咳痰、頭痛、喉痛、身體骨節疼痛、惡風寒等外候,皆為或然,不是必然。

6. 太陽病,脈浮而數者,可發其汗,屬桂枝湯證。

說明:

太陽病的概念請參看基礎概論 20:六病的探討

太陽病,脈象浮虛數的,可以補虛發汗,藥物配伍參考桂枝湯。

此處的脈浮而數者,是指脈象浮虛而數,外感感冒,患者的正氣不足,外邪入侵之後,患者的脈象唯浮虛而已,無力斂聚成弦直或滑脈等實性脈象來驅除外邪,而外邪盤據的時間稍久之後,畢竟身體要想辦法抗拒之,所以加快心跳,想藉加快新陳代謝來排除它,於是脈象就變成浮虛而數,脈圖如(〈圖3471。肺系外感風寒有逐漸化熱之勢〉、〈圖3472。肺系、心系外感風寒有逐漸化熱之勢〉、〈圖3473。肺系、脾系外感風寒有逐漸化熱之勢〉之類),但畢竟還是屬於虛性脈象,所以仍當補虛解表為主,藥物配伍參考桂枝湯,化熱的部分稍加知母即可。

3471脈經卷7   病可發汗第2  1~8.JPG - 新相簿
3472脈經卷7   病可發汗第2  1~8.JPG - 新相簿
3473脈經卷7   病可發汗第2  1~8.JPG - 新相簿

此處的太陽病,脈浮而數者,絕對不是指脈象浮滑而數或浮弦滑而數等實性脈象,浮滑而數或浮弦滑而數等實性脈象的時候是以實證為主,脈圖如(〈圖3474。肺系、脾系外感風熱〉、〈圖3475。肺系、脾系外感外感風寒入裡化熱〉之類),皆是實證為主,藥物配伍當從〝攻大於補〞來下手,千萬不可使用補益為主的桂枝湯來實上加實,否則必然加重病情,可參考證候學 4:風熱在肺證證候學 3:風寒在肺鬱而化熱證

 3474脈經卷7   病可發汗第2  1~8.JPG - 新相簿
3475脈經卷7   病可發汗第2  1~8.JPG - 新相簿

7. 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表為未解,可發其汗,屬桂枝湯證。

說明:

陽明病的概念請參看基礎概論 20:六病的探討

陽明病的病勢洶湧,脈態實大滑數有力而不虛,脈圖如(〈圖3476〉、〈圖3477〉之類)。

3476脈經卷7   病可發汗第2  1~8.JPG - 新相簿
3477脈經卷7   病可發汗第2  1~8.JPG - 新相簿

這邊的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表為未解,可發其汗,屬桂枝湯證是指陽明病時已經先做過處理,是否過劑傷正而轉虛寒已不可知,但是觀其目前脈遲浮虛,汗出多,微惡寒,脈圖如(〈圖3478。肺系仍有外感風寒餘邪〉、〈圖3479。肺系、脾系仍有外感風寒餘邪〉之類),則從前的陽明病不必計較,唯按當下的脈證,補虛發汗可也,藥物配伍參考桂枝湯。

3478脈經卷7   病可發汗第2  1~8.JPG - 新相簿
3479脈經卷7   病可發汗第2  1~8.JPG - 新相簿

要注意這個條文的意思,絕對不是要您在陽明病,脈象因為壯熱過盛,壅塞反而變遲,脈圖如(〈圖3480〉之類),汗出多,微惡寒,表未解的時候,使用補益為主的桂枝湯來治療的意思,千萬不要誤解;陽明病脈實,誤用桂枝湯補益實上加實,必然加重病情、禍不旋踵。

3480脈經卷7   病可發汗第2  1~8.JPG - 新相簿

【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

【藥王脈學講壇】http://blog.xuite.net/drjychen/tw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藥王脈學學術論壇 的頭像
    藥王脈學學術論壇

    藥王脈學學術論壇

    藥王脈學學術論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