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理醫理學 33.18:細脈
作者:陳建元
說明:
脈的型態一條直然、窄細如線者,可以定義為「細脈」,如〈圖676〉。
本質和病機:
細脈的本質和病機,依其所在的脈位而有所不同,如果「細脈」是出現在第1層、或第2層、或第1、2層脈位的時候,其本質和病機可以為「外感風寒兼氣(陽)血(陰)不足」,或只是單純的「氣(陽)血(陰)不足而偏血(陰)不足」。如果「細脈」是出現在第3層、或第4層、或第3、4層脈位的時候,其本質和病機可以為「氣滯兼氣(陽)血(陰)不足」,或只是單純的「氣(陽)血(陰)不足而偏氣(陽)不足」,或是「寒實積滯」。
所以基本上細脈的主病機會比較雜:
在脈位第1~2層的時候:主「外感風寒兼氣(陽)血(陰)不足」;主「氣(陽)血(陰)不足而偏血(陰)不足」。
在脈位第3~4層的時候:主「氣滯兼氣(陽)血(陰)不足」;主「氣(陽)血(陰)不足而偏氣(陽)不足」;主「寒實積滯」。
所以遇到細脈的時候,還要再去比對病態與外候,譬如患者有沒有外感的體徵表現?有沒有氣滯疼痛的體徵表現?有沒有寒實疼痛臉色發青的體徵表現?舌唇有沒有氣(陽)虛或血(陰)不足的表現?把脈證兩相對照之後,才能判定真正的病機是什麼?
兼脈:
細脈只要兼浮兼軟之後,就等於是「濡脈」,所以細脈宜和第 33.20 條 濡脈參看。兼澀是夾瘀。兼滑是夾痰。兼黏是夾毒。兼數是夾熱。兼遲是夾寒。
六部細脈、治療藥物:
◎右寸第1~2層細脈(風寒外感):
為咳嗽、為鼻塞、為惡寒;治用麻黃、荊芥之類的藥物。
◎右寸第3~4層細脈(肺脈氣滯):
為胸悶、為胸痛;治用佛手、陳皮之類的藥物。
◎右寸細脈(陰陽氣血諸虛):
為短氣、為胸悶、為呼吸不暢;治用歸入肺脈的各類補益藥物。
◎右關第1~2層細脈(風寒外感):
為腹痛腹悶、為或吐或瀉;治用紫蘇、藿香之類的藥物。
◎右關第3~4層細脈(脾脈氣滯):
為腹悶、為腹痛、為腹瀉;治用陳皮、烏藥、枳殼之類的藥物。
◎右關細脈(陰陽氣血諸虛):
為腹悶、為腹痛、為消化不良;治用歸入脾脈的各類補益藥物。
◎右尺第1~2層細脈(風寒外感):
為筋骨酸痛、為便秘、為腹瀉、為下腹痛;治用細辛、桂枝、獨活之類的藥物。
◎右尺第3~4層細脈(腎陽脈氣滯):
為下腹痛、為便秘、為水腫,治用烏藥、木香、薤白、大腹皮之類的藥物。
◎右尺脈細脈(陰陽氣血諸虛):
為腰酸背痛、為便秘、為大腸瀉、為容易手冷足冰、為水腫、為頭暈、為目澀目昏;治用歸入腎陽脈的各類補益藥物。
◎左寸第1~2層細脈(風寒外感):
為頭痛、為項背几几、為胸悶;治用桂枝之類的藥物。
◎左寸第3~4層細脈(心脈氣滯):
為胸悶、為胸痛;治用川芎、川楝子之類的藥物。
◎左寸細脈(陰陽氣血諸虛):
為短氣、為胸悶、為呼吸不暢、為健忘、為失眠;治用歸入心脈的各類補益藥物。
◎左關第1~2層細脈(風寒外感):
為頭痛、為頭暈、為眼睛發霧、為眼屎較多;治用荊芥、防風之類的藥物。
◎左關第3~4層細脈(肝脈氣滯):
為脇痛、為脇脹、為容易發怒;治用柴胡、青皮、川楝子之類的藥物。
◎左關細脈(陰陽氣血諸虛):
為肝虛目暗、為目澀、為妥瑞氏症、為頭暈、為容易發怒;治用歸入肝脈的各類補益藥物。
◎左尺第1~2層細脈(風寒外感):
為筋骨酸痛、為小便淋澀、為小便痛、為下腹痛;治用桂枝、麻黃、藁本之類的藥物。
◎左尺第3~4層細脈(腎陰脈氣滯):
為下腹痛、為小便淋澀、為水腫;治用烏藥、川楝子、大腹皮之類的藥物。
◎左尺脈細脈(陰陽氣血諸虛):
為腰酸背痛、為小便淋澀、為水腫、為頭暈、為目澀目昏;治用歸入腎陰脈的各類補益藥物。
細脈若是在各脈部的3~4層, 而表現為「寒實積滯」的時候,在肺脈上其病態可見到胸部冷痛不舒、悠悠而痛,治宜溫散,宜用乾薑、桂枝、花椒、紅花之類的藥物;在脾脈上其病態可見到腹部冷痛不舒、悠悠而痛,治宜溫散,宜用乾薑、高良薑、製附子、丁香、延胡索之類的藥物;在尺脈其病態可見到下腹部冷痛不舒、悠悠而痛,治宜溫散,宜用製附子、乾薑、雞血藤之類的藥物;在心脈上其病態可見到胸部冷痛不舒、悠悠而痛,治宜溫散,宜用乾薑、桂枝、乳香、製附子之類的藥物;在肝脈上其病態可見到脇部冷痛不舒、悠悠而痛,治宜溫散,宜用吳茱萸、小茴香、肉桂、延胡索之類的藥物。
參看:
本條要和第 33.20 條 濡脈、第 33.9 條 弦脈、第 33.10 條 緊脈互相參看。
【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
【藥王脈學講壇】http://blog.xuite.net/drjychen/tw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