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棋推演 45:醫理探討——世有愚者,讀方三年,便謂天下無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無方可用

作者:陳建元

陳老師您好:

學生今年5月份時碰到同學得蕁麻疹已兩個多月未好。想請問老師:為何同學在症狀有改善的情況下,肺與心脈的第1層滑脈卻還是存在一直無法清掉?有可能是因為風寒風熱餘邪逗留太久,需加入如紅花等藥,才能鬆動病根將滑脈除掉嗎?此案未能全部拿下,煩請老師在學生的用藥思考上不吝指正,感謝您~

26歲,67公斤

1. 主述:蕁麻疹已兩個多月未好、眼睛酸澀

2. 脈圖(4671/舌象:

4671 .jpg - 新相簿

3. 用藥過程/病史經過:

5/24 以金銀花、升麻發散風熱,藿香、防風解肺脾風寒,金銀花、白鮮皮解肺黏脈,知母清肺2虛火,隔天吃完5包藥後同學說蕁麻疹退了大半,在傍晚時稍微復發。此時把肺脈12層發現滑脈跳動的幅度變大了,因此將白鮮皮的比例調小、發散風熱的主藥改成桑葉菊花,以改善眼睛酸澀的問題(後來覺得不應該改,一來桑葉明目是因為清肝養肝,二來桑葉清風熱與菊花解毒的功能應該比金銀花差很多)。

此藥方吃了五天之後(5/30),同學說剩手腳趾關節處偶發紅癢,但肺的黏脈又出現了,滑脈也未清掉,所以再次改回以金銀花、連翹為主藥、也加大白鮮皮的比例,再加了黃耆引經皮表。

服用了6天之後(6/5),同學說現在蕁麻疹不定期小範圍出現,尤其是在吃了特定食物後又發起來了。

最後因為同學想一次快速解決,所以他就自己去藥房買了兩帖桂枝麻黃各半湯水藥回家煮,他說一次喝完發了很多汗後就好了……。以至於未能持續觀察治療。

在看了老師部落格關於蕁麻疹的文章後學習到:蕁麻疹除了肺脈有風寒、風熱或餘邪逗留之外,肺脾腎會有太過或虛損的脈象。

另外想請問老師:治療的轉折點在肺外感的脈象消失後就可以轉攻為補了嗎?或是在攻的過程中有沒有需要特別注意防範的地方?

感謝老師解惑:)            ○○敬上

答:

1. 診脈先分別脈的大體:

診脈須先定六脈的整個大體,切不可先注意關脈怎樣、寸脈怎樣、尺脈怎樣。先診整個大體,診出大體是陽虛、是陰虛。陽虛者脈氣潤,陰虛者脈氣枯。潤者,無論何病,慎用陰寒藥。枯者,無論何病,忌用陽燥藥。又要診出虛的程度如何,方能決斷用藥。————彭子益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2. 5/245/25這些脈圖來看,六脈的整個大體是什麼?就是:

(1) 肺系、心系有外感風熱

(2) 脾系、腎系、肝系有外感風寒

(3) 兩尺的陰陽不足

3. 所以用藥很簡單,就是用金銀花、連翹除掉肺系、心系的外感風熱;麻黃、桂枝、藿香、荊芥除掉脾系、腎系、肝系的外感風寒;熟地、淫羊藿補益兩尺的陰陽不足;稍加石膏清掉肺熱,則蕁麻疹、眼睛酸澀自然痊癒。

4. 您在這個案例的卡關處,主要就是沒有用熟地、淫羊藿補益兩尺,兩尺不足,患者的體力不足以運藥來排出外感邪氣,所以就會卡關,變成遷延不癒,其理在此。

5. 這也正是仲景文中的運用:

脈浮而緊,法當身體疼痛,當以汗解。假令尺中脈遲者,不可發其汗。何以故然?此為榮氣不足,血微少故也。

說明:病人罹患普通感冒,脈象浮緊,這是患者的體力不弱,正氣充足,所以脈象可以聚斂成浮緊以相抗之,外候當有鼻塞、鼻水、咳嗽、身體疼痛之類的表證,可以用汗法解表發汗(這裡的汗法,指的是〝攻大於補〞的方式發汗)。

條件同上,但若是患者的尺脈是遲虛無力的話,又不可以肆無忌憚的用〝攻大於補〞的方式強行發汗來治療,為什麼呢? 因為患者尺脈遲虛表示體力虛弱,氣血不足,經不起強行發汗(按:要同時補益尺脈才可發汗解表)。

尺脈不足者當補足尺脈,才有能力去運藥;也正是彭子益所說的人體是一個圓,哪邊不圓,就要補圓的意思。

6. 鄭欽安說:

用藥一道,關係生死。原不可以執方,亦不可以執藥,貴在認證之有實據耳。……陰陽務求實據,不可一味見頭治頭,見咳治咳,總要探求陰陽盈縮機關,與夫用藥之從陰從陽變化法竅,而能明白了然,經方、時方,俱無拘執。久之,法活圓通,理精藝熟,頭頭是道,随拈二三味,皆是妙法奇方。————鄭欽安‧醫法圓通‧用藥弊端說》

【請參見基礎概論 51:正統中醫歷代諸家心法軌跡——你學的是正統中醫嗎?(七)

7. 治病當求本,就如上面的第2條,只要辨清病機是什麼?自然法活圓通,理精藝熟,頭頭是道,随拈二三味,皆是妙法奇方,自然隨手取效,所以鄭欽安說:

用藥一道,關係生死。原不可以執方,亦不可以執藥,貴在認證之有實據耳

彭子益說:

處方定藥要自己立法:

診脈之時即是定方之時,此時指下,心中只知病人身體整個氣機的圓運動如何不圓,要用如何的方法以補救其圓,所開藥方卻要自己立法,此時切不可有一句古人的書在我的心裡,若是心裡有一句古人的書,心就離開指下,忘卻病人的整個氣體,便不能立出合於病機的方法來。自己立法者,所用之藥,只與脈的病機相合,不遷就書上成方也。書上的成方,乃教人自己立法之意耳。————初‧彭子益‧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8. 最後因為同學想一次快速解決,所以他就自己去藥房買了兩帖桂枝麻黃各半湯水藥回家煮,他說一次喝完發了很多汗後就好了……。

答:

不建議這樣子的方法,也不認同這樣子的方法,這樣子的方法也不會比較快。

這是把中藥成西藥來用,用猜的方式,用吃偏方的方式,這種方式本不必學,只是對著症狀揀方治病而已,只要買一本秘方大全,人人可為,實未入醫學的門徑內。

桂枝麻黃各半湯為何會有效?把藥味拆開來就會得到答案。

桂枝 麻黃 芍藥 生薑 杏仁 炙甘草 大棗

桂枝 麻黃 生薑 →→ 解脾系、腎系、肝系的外感風寒(桂枝、麻黃皆可入腎)

芍藥 炙甘草 大棗 →→ 藉桂枝、麻黃為引經藥,也可稍補下焦兩尺

因為您前面的開藥,已經醫好大半與某些部份了,但是獨缺尺脈沒有用補,所以牽纏無法全癒;如今用桂枝麻黃各半湯,剛好補益到了,也順便清掉脾系、腎系、肝系的外感風寒,故能痊癒,所以說用藥不可以執方,亦不可以執藥,貴在認證之有實據耳,找到實據,辨清病機,随拈二三味,皆是妙法奇方,自然隨手取效。

不認同這種方式是因為中藥不是西藥,西藥是特效藥,同一病候,人人吃的藥都差不多;中藥則賴多途徑加成來取效,所以用藥的變化會很大,就是同一個病候,病人素質不同,用藥就會有差異,否則無法取效,這是中藥與西藥的最大不同。

脈圖就是病人的生理、病理圖譜,脈圖一攤開,病人蕁麻疹的原因,是風寒、是風熱、是血瘀、是實熱、夾虛、夾瘀、夾毒、夾痰……皆一清二楚,脈證合參,要解表、要解表兼攻下、要解表兼清熱、要補虛解表……皆一清二楚,如此一來,随拈二三味,皆是妙法奇方而人人有效,這就是所謂的不憑猜測,憑實據來治病。

不然,看病用猜的,快是快,不用學當然快,買一本驗方大全,買一套電腦治病系統,輸入症狀,跳出藥方,不用學當然快,不求病因,全在偏方、驗方上打轉,這次能猜對,下次猜的對嗎?只恐痊癒的有,受害的更多;西藥是特效藥,同一個病候、症狀的用藥,基本上一致,所以買一本驗方大全,買一套電腦治病系統,輸入症狀,跳出藥方,這套方法可行;中藥是天然藥物,力道弱,必賴多途徑加成來取效,同一個病候、症狀,病人的素質不同,用藥就會有差異,否則無法取效,基於這個原因,中醫用藥會有數億以上的變化,遠非電腦中的數千方所能應付,亂套亂猜,不是有多餘的藥味雜在其中,就是其中有欠缺的藥物,這就是療效不佳的原因,所以古中醫有二句話:

(1) 千方易得,一效難求。

(2) 世有愚者,讀方三年,便謂天下無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無方可用。

古人早就告訴您這種揀方治病的方法行不通,道聽塗說,而言醫道已了,深自誤哉。

望聞問切,四診合一,辨證求因,憑因論治,這才是真正的中醫。

【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

【藥王脈學講壇】http://blog.xuite.net/drjychen/tw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藥王脈學學術論壇 的頭像
    藥王脈學學術論壇

    藥王脈學學術論壇

    藥王脈學學術論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