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棋推演 25:醫理探討——用藥常見的幾個卡關問題(外感餘邪沒有先處理、劑量太少、其他脈部沒有兼顧、脈證不符、脈與藥物沒有對上、選藥不正確、藥物的比例不正確)

作者:陳建元

想跟老師討論一些奇怪的現象與用藥醫理上的疑點——

患者的外候是浮滑脈,但明明是以鼻流清涕為主的外候,開祛風熱藥回診後患者流鼻水反而更嚴重了。

是否是因為那是患者的脈先天就較滑大,不能算病脈呢?

碰到脈證不相合的患者都會覺得相當困惑,懇請陳老師給予指點。

答:中醫的望聞問切,要先蒐集基本資料。

 

患者之前是來看耳鳴(1/4-2/3

耳鳴已多年,高頻耳鳴,胃偶脹痛。膽囊已摘除,大便軟,偶頭暈,醒後難入眠

過敏,偶鼻塞流鼻水。

(因為茫無頭緒,藥都不太會開,耳鳴也都沒改善,附在後面)

 

2/9 來看感冒,流鼻水,喉嚨有痰

連翹2g , 防風3g , 桑葉4g , 葛根4g , 菊花2.4g  14次×3〈圖3795

 

2/11回診鼻水更嚴重,喉癢,喉嚨不會痛

桂枝3.4g , 白芍2g , 生薑2g , 細辛2g , 蟬蛻2g  , 蒼耳子1g , 桔梗1g  , 甘草1g 

14次×3〈圖3796

把脈都是依照反指按法321354,只是之前都有用脈枕,現在將脈枕拿掉再試試。

 

1/4 黃芩2 阿膠2 牡蠣3 白芍1 石菖蒲1 巴戟天1.5 吳茱萸1.5 薄荷0.4

13次×7〈圖3791

 

1/11石菖蒲2 白朮3 陳皮2 竹茹3 黃耆1.2 茯苓1.2

 

1/18栝簍仁1 貝母1 半夏1.5 黃連1.5 黃柏3.4 〈圖3792

 

1/24牡丹皮3 夏枯草2.2 枸杞2 知母3.2 羌活1 旱蓮草1 〈圖3793

 

2/3患者表示吃藥後心跳較大力,不舒服

夏枯草2 旱蓮草3 石膏3 茯苓1 黃耆2.4 遠志1 山梔子3 木香1 〈圖3794

不好意思我的問題有點多,麻煩陳老師了。

3791  兵棋推演 25:用藥常見的幾個卡關問題.jpg

3792  兵棋推演 25:用藥常見的幾個卡關問題.jpg

3793  兵棋推演 25:用藥常見的幾個卡關問題.jpg

3794   兵棋推演 25:用藥常見的幾個卡關問題.jpg

3795   兵棋推演 25:用藥常見的幾個卡關問題.jpg

3796   兵棋推演 25:用藥常見的幾個卡關問題.jpg

答::打X的地方是沒有脈的地方嗎?脈圖上面的是左手還是右手?

 

X的是無脈的地方

上方是右手的脈,下方是左手

患者為65歲男性

…………………………………………………………………………………………………

1/4 黃芩2 阿膠2 牡蠣3 白芍1 石菖蒲1 巴戟天1.5 吳茱萸1.5 薄荷0.4

13×7

 

1/11石菖蒲2 白朮3 陳皮2 竹茹3 黃耆1.2 茯苓1.2

 

1/18栝簍仁1 貝母1 半夏1.5 黃連1.5 黃柏3.4

 

1/24牡丹皮3 夏枯草2.2 枸杞2 知母3.2 羌活1 旱蓮草1

 

2/3患者表示吃藥後心跳較大力,不舒服

夏枯草2 旱蓮草3 石膏3 茯苓1 黃耆2.4 遠志1 山梔子3 木香1

答:

開藥的順序不正確喔,脈象上很明顯是有外感與外感餘邪,外感與外感餘邪要先處理掉,然後才能轉而處理內傷病耳鳴的問題,不能一下手就被患者帶著走而跑去處理內傷病耳鳴的問題,這樣子不但治不動,而且問題會越來越大。

《金匱》:「夫病痼疾,加以卒病,當先治其卒病,後乃治其痼疾也。這個醫理要懂。」

 

把脈都是依照反指按法321354,只是之前都有用脈枕,現在將脈枕拿掉再試試。

答:這個要先校正,否則後面都是不正確的。

 

2/9 來看感冒,流鼻水,喉嚨有痰

連翹2g , 防風3g , 桑葉4g , 葛根4g , 菊花2.4g  14×3

答:

1. 劑量太少無法取效。【請參看基礎概論 90:藥量不足的問題以及基礎概論 30:執方套用最有效的迷惑

2. 要佐入炙甘草,否則濃度忽大忽小。【請參看中醫用藥問答錄 14:炙甘草、生甘草的相關問題

3. 中藥不是特效藥物,所以其他脈部要兼顧,否則無法取得多途徑加成的效果。【請參看脈理醫理藥理學 1.8:中醫的治病原理和科學性在哪裡?破解棄醫存藥的迷思

 

2/11回診鼻水更嚴重,喉癢,喉嚨不會痛

桂枝3.4g , 白芍2g , 生薑2g , 細辛2g , 蟬蛻2g  , 蒼耳子1g , 桔梗1g  , 甘草1g

14×3

答:

除了有上面12的問題之外,尚有以下問題:

3. 脈證不符。流鼻水很厲害的時候,寸或關處當有弦脈才對。據脈以驗證,問證而對脈,務使一一明白,然後用藥無差;若有一毫疑惑,不可強治,必須再詢問病史過程,望聞問切釐清病機,辨證清楚,然後開藥。

4. 脈與藥物也沒也對上。既然是左寸、關外感風熱的話,為什麼又開成解風寒的藥物?

上面整個看來,欠缺的東西很多喔,要先學再醫,傳統中醫裡面有很多的醫理規則要先學,就像數學裡面三角函數的基本規則要先學,否則拿到三角函數題目只是想算,也是沒辦法解題是一樣的道理。

以外感而言,傷寒病與溫病如何分辨?

什麼是虛性感冒?什麼是實性感冒?

虛性感冒的治療原則是什麼?實性感冒的治療原則是什麼?

當外感病與內傷病同在的時候,什麼時候要先治療外感,什麼時候要先治療內傷病?

外感容易分辨,但是症狀不明顯的外感餘邪如何去判別?

外感的時候有脈有證,當脈證俱實的時候該如何處理?

外感的時候有脈有證,當脈證俱虛的時候該如何處理?

外感的時候有脈有證,當脈實證虛的時候該如何處理?

外感的時候有脈有證,當脈虛證實的時候該如何處理?

……

這些都是中醫的基本規則,這些不懂的話,如何去醫病?照理說,這些是在學校裡面就要學的東西,醫學就是研究診斷與治療這兩件事情而已(病人來都很簡單,只會說我頭痛了,我怎麼了?我肚子痛,我怎麼了?至於診斷,那就是醫師的責任,四診合參之後,醫師要有能力回答病人你怎麼了,而不是一問三不知);如果在學校中沒有學到的話,那畢業後就要自己去學,否則沒辦法醫病的。

【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

【藥王脈學講壇】http://blog.xuite.net/drjychen/tw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藥王脈學學術論壇 的頭像
    藥王脈學學術論壇

    藥王脈學學術論壇

    藥王脈學學術論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